 |
6月5日,救援人员正在将“东方之星”缓慢吊出水面。(新华社发) |
新华社湖北监利6月5日电(记者皮曙初 王贤)“东方之星”起浮作业从16时6分开始,到18时50分许,船体整体浮出水面。搜救人员进舱作业。 记者在施救现场看到,到15时许,船头部位钢缆已经更换完成,并开始对船尾钢缆进行调整。从而将船体内的水排出来,减轻起浮的重量。有两台起吊机器同时作业,保证平稳用力安全起吊。 随着吊臂、钢缆的拉升,江水一点点从船舱中溢出,船体也缓缓上浮。记者看到,“东方之星”船舶的蓝色顶棚边沿像树叶一样,翻折过去。 随后,18时20分左右开始,3艘起吊船同时作业,船体抬升速度明显加快。半小时后,“东方之星”基本全部出水,救援人员已进入舱内。 5日上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5日10时20分,已发现遇难者遗体97具,获救生还人员仍为14人。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介绍,4日晚8时整体扶正和起浮作业启动后,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沉船区域江底有大量泥沙和不规则石块,极大地影响潜水员水下牵引作业,且牵引吊索在船体与江底之间的90度死角处特别容易被卡住;二是因为发现了新的遇难者遗体,重新调整了牵引吊索的位置。 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5日凌晨钢缆牵引完毕,7时2分开始扶正,8时30分右舷露出水面,9时6分完成了整体扶正。 总参作战部应急办副主任马欣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5日上午,在救援现场,军队和武警部队共投入3424人,民兵预备役1745人,空军直升机1架和舟艇149艘,工程机械59台,在水面、水下、陆地和空中全力以赴投入行动。 此次“东方之星”的船体打捞工作,采取了先行扶正再实施起浮作业的方式。为何没有直接实施起浮作业? 新闻发布会上,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专业教授熊伟介绍,对沉船船体先扶正再起浮是国际通行做法,且是比较安全的办法。因为,沉船船体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如果直接起浮,钢丝绳或船体建筑物可能会发生断裂。 长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朱汝明介绍,整体扶正和起浮工作实施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这些困难在预料当中,已经针对各类不同情况提前准备了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