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榭双桥 |
|
洋沙山休闲旅游区 |
|
开发区科创园一角 |
|
吉利自动化生产线 |
|
山海相依 大港情怀 |
自1984年10月奠基以来,宁波开发区已过“而立之年”。 30年来,开发区面积历次扩容。从3.9平方公里到29.6平方公里,再到现在的北仑区全域,宁波开发区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洗礼”。 30年来,开发区模式历次迭代。从工业园区到产城融合,再到现在的“国家级”握手,宁波开发区开创了一条优势互补、协同一致的发展路径。 30年来,开发区产业层级不断提升。从乡镇小企业到临港大工业,再到现在的现代产业集群,宁波开发区布局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体系。 昔日小港边一块小小的“实验田”,如今长三角炙手可热的“金三角”,宁波开发区走到今天绝非偶然。漫延于这片土地的敢于追求、勇于创新的改革“基因”,激荡起经久不息的活力,并继续影响它的未来。 开发区“蝶变记” 1984年 国务院批准成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年 引入中国五矿、中国机械两大央企,成立宁波联合总公司,创造了开发开放的“宁波模式”。 1992年 10月,国务院批准宁波开发区扩大到29.6平方公里,同时撤销原北仑港工业区,并统一纳入宁波开发区管理。 2002年 宁波批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新型管理体制,北仑区域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平台。 2014年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整合提升。 宁波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开发面积3.9平方公里。1988年5月,引入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两大央企,成立宁波联合总公司,创造了开发开放的“宁波模式”。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宁波开发区扩大到29.6平方公里,同时撤销原北仑港工业区,并统一纳入宁波开发区管理。2002年11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宁波开发区与北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新的管理体制,面积扩大到北仑区全域,北仑区域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 2014年,宁波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93.8亿元,财政总收入近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86.3亿美元,其中出口10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 截止到目前,已吸引20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总投资达到35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46家。 A 起步小港 30年“四大步” 初夏,好消息不期而至。 近日,省商务厅正式发布《2014年度浙江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报告》,宁波开发区位列综合考评指数第一,在四个分类指标中,宁波开发区经济规模独占鳌头,在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和增量增速等方面也是名列前茅。 回首,为了更好地前进。 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激荡改革与奋进的时代。1984年,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宁波开发区在小浃江畔一块只有3.9平方公里的地方诞生了。 马首昂扬,四蹄抬起,跃然前行。打开地图,起步之初的宁波开发区像一匹小马驹,毫无畏惧,活力四射。作为全国沿海城市首批14家开发区之一,宁波开发区和全国同行一起,肩负率先改革,为发展开路的历史使命,艰苦奋斗,锐意前行。 “当时的条件一穷二白,能依靠的,只有这块土地的天然禀赋与干部群众满身的干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开发区人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先行先试,用了三四年时间,区内顺利引来了中国五矿、中国机械等央企、国企,通过市场化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办起了三资企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一路春风,宁波应声相和。当年10月,经申报,国务院批准将原宁波开发区与北仑港工业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合并,统称为宁波开发区,规划面积调整为29.6平方公里。这一次虽然是“小跨步”,但“小马驹”跨越江河,走向大洋的志向显现无疑。 新千年伊始,宁波开发区就一鸣惊人。2002年11月,经宁波市委批准,宁波开发区与北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新的管理体制。这一步,不但让开发区开疆扩土,实际管辖面积扩大到北仑区全域,而且是开发区打破“区域概念”,走向产城融合的重要一着。“以前出去招商,都说开发区政策如何好,优惠如何多,今后要讲这座城市多么美,人有多么好。” 融合10多年以来,就结出丰硕的果实。2014年,宁波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93.8亿元,财政总收入近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86.3亿美元,其中出口10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 经济进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依靠深化改革。2013年,宁波开发区响应省政府“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要求,将宁波开发区与大榭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整合提升,共同参评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 这是一着好棋。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强强联合,可以将各自优势叠加,形成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有利于产城融合,让更多人享受开发开放的成果。连岛大桥建设、岛上光网工程、岛上儿童城区就读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接连上马,区域一体化让大榭原先的“民生洼地”一点点填平,改革发展的生活红利一拨拨释放。 B 经略海洋 产业高地“虹吸”不断 近年来,宁波开发区始终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港口、开放及临港大工业聚集优势,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招商规划研究,积极创新引资方式,破解土地等资源要素制约,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新跨越,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没钱,靠“三来一补”项目与外国政府贷款起步,没人,储备的人才都可为其所用;没企业,用“蚂蚁策略”,招来一家企业,借势打造产业聚集效应,“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 如今,在深化改革这个时代课题中,宁波开发区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探索实施模拟审批、交叉审批、并联审批等模式,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目前,全区保留的审批事项由563项削减到477项,其中,455个事项实行集中办理,集中率达95.4%;承诺件平均办结时间仅为1.5个工作日;2012年以来,开发区进入模拟审批产业项目22个,按期开工21个。区行政服务中心已连续五年在全市考核中位居第一。 自2010年以来,宁波开发区三年累计引进注册资本千万美元以上(含增资)项目95个,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累计引进内资25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多次获得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金奖、全市外资工作金奖、全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金奖及国内招商引资工作银奖等荣誉。 目前,宁波开发区设有专职招商部门,招商人员超过100名,还在美国、日本、上海、杭州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多个招商办事处,形成了各有侧重、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大招商”格局,区域的招商方式已由外行招商、全员招商转变为行业专家招商。 开发区每年都会根据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拟定全年重大招商活动计划,根据各招商部门特点量身定制产业定位和招商计划,强化对项目、客商的跟踪服务,提升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近两年,已有针对性地赴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南京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每年接待的外来客商都要超过3000批次。 按照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特色明显、生态生产生活协调的原则,开发区提出“四个紧盯”,即紧盯世界500强企业,紧盯行业龙头企业,紧盯区域重点发展产业补链项目,紧盯类金融等现代新兴服务业。 投资环境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已产生吸引外商投资的“虹吸效应”。截止到目前,已吸引20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总投资达到35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46家。近两年新批融资租赁项目13个,注册资本达5.1亿美元。 C 海上明珠 “一带一路”新前沿 作为宁波打造亚太重要门户区的前哨,宁波开发区处于“一带一路”交汇处,完全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支撑宁波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城市。 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大陆沿海东部海岸线交汇处的开发区,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背靠中西部广阔腹地,区位条件十分突出。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大型深水良港,也是中国最大的矿港和大型的石化港口。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快现代化港口城区建设,做大做强了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目前,开发区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已达10家、超10亿元企业达40家、超亿元企业达到230家,龙头企业产值占到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在这些大企业的支撑下,北仑区财政总收入继2010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后,2014年达到347.6亿元,稳居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 随着一大批临港重大项目的相继引进建成,开发区临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总产值五年翻了一番,其中石化产业已接近千亿级,钢铁、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正向500亿级迈进,使宁波开发区成为浙江省产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长三角南翼的经济强区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 “下一步,开发区将通过打造陆海空联动新走廊、构建区域交流新平台、完善开放合作新机制等举措,加快与中西部地区公路、铁路互联互通,支持海铁联运延伸到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各铁路枢纽,创建国家级海铁联运示范通道样板工程。”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将争取建立国际、省、市三级海铁联运协调机制,申报和建设国家级“一带一路”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促进海铁联运发展、扩宽港口腹地。 与此同时,宁波开发区也将搭建与东盟国家重点城市之间空中通道,构筑便捷、高效的航空网络,实现陆海空联动发展。开发区将在产业合作、金融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搭建平台,为区域交流提供更多空间。 目前,宁波开发区正如火如荼地营造开放平台。梅山产业集聚区围绕加快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岛、千亿级财富管理岛、国际化蓝海休闲岛”三大目标,充分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力争通过口岸正式开放验收,并加强国际贸易及类金融、高端装备、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招商,加快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在海洋经济领域,峙南区块以国际化、高端化、生态化为导向,瞄准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成套装备、生态环保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深入开展项目谋划和招商。 D 山水港城 托起生态宜居梦 当很多人的观念还把宁波开发区停留在一个港口的时候,永远不满足现状的新区人又开始了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如今走进开发区,不但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也看不到飞舞的烟尘,而是整洁有序、满眼苍翠。道路宽阔、高楼林立,而在一幢幢高楼之间,则遍地是绿树红花。 从北仑高速出口右转到泰山路上,一路前行,原本广阔的农田已经被造型各异、姿态优美的建筑所填充。醒目的贝壳建筑是北仑体艺中心,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PTFE膜体育馆,作为中国女排的主场已经承办过众多大奖赛和总决赛。距离北仑体艺中心不到一公里的是凤凰山海港乐园,从国外引进23项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娱乐设施,有10多项娱乐属“中国之最”。 除了文化娱乐方面的转变,“后工业时代”以及转变为经济贸易港的整体思路也让宁波开发区全力推动“一个总部基地、两个商业综合体、六大商务楼宇”建设,富邦世纪商业广场、银泰广场两个商业综合体,为集购物、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潮流地标。西门户区总部基地位于北仑核心商务区西门户区,以总部企业商务办公为主,具备文化创意、展示、商业等功能。现已开工的中青文化广场计划总投资约40亿元,将建成国内数字化产业及影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基地。 对于开发区来说,依山傍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的“躯体”永远也不能缺少“蓝色”。大手笔的滨海新城建设,给了开发区一个更加美好的梦:走出家门,就能看见碧海蓝天、阳光沙滩,既有江南水乡的浪漫,又有海边港湾的风情。 在这片正在开垦的热土上,包括了梅山、春晓、白峰,拥有规划可用岸线56公里,背山面海,有山有海,有湾有湖,打造出滨海生态居住区、商务休闲度假区、海洋经济与贸易区、海洋文化体验区。 以梅山水道为轴线,将建设成为区域性滨水休闲中心,游艇基地、湿地公园、海滨美食区、港口博物馆、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分布两岸,这些项目或已开工建设,或正处于规划完善之中,一座集休闲旅游、生态环保、宜居宜业、魅力时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形象将不断展现出来。 用全球的眼光去待人接物,已然成为开发区港口文化的一部分。在北仑玉兰社区里仁花园,居住着来自美国、韩国、德国、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他们带着自己的特色文化来到北仑,与当地居民不断碰撞出文化交融的火花。 目前,在宁波开发区工作的新区人已经超过了本地居民的数量,而常住开发区的外籍居民也有2500多人。近几年,进出北仑港区的外轮海员以每年1万人次递增。大海和港口,给予了宁波开发区拥抱世界的情怀。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来自海内外的人们,在这片热土上收获他们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成就他们的梦想。 综合考评“夺魁记” 2014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结果近日正式发布。本次考评执行《浙江省开发区综合考评办法》(浙商发[2014]175号),从经济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和增长速度等四个方面对开发区2014年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经济规模选择招商引资、进出口、上规模企业数量及平均规模、营收、税收和投资等10个指标作为考评内容;发展质量主要评价开发区在创新驱动、研发平台建设、引进大好优项目、人才、专利方面的成果;综合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主要考量开发区亩均投入和产出、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在社会效益方面则主要通过环保、节能降耗等指标进行评价;增长速度主要是对营收、招商引资、出口、税收和投资增速进行考评。 目前浙江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个,根据省政府整合方案,此次宁波大榭开发区纳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最终综合考评分658.3,排名第一,嘉兴、杭州排名第二、第三。 从此次考核分类指标看,经济规模方面,宁波、嘉兴和杭州分列前三,得分在100以上,得分在50—80的有8个开发区,分值在40以下的有4个。发展质量方面,嘉兴、宁波和杭州湾上虞开发区分列前三,14个开发区分值在100以上,有1个出现不足20的低分值。综合效益方面,杭州、甬石化和湖州开发区分列前三,分值在100以上,其他开发区分值在50—100。增量增速方面,丽水、嘉兴和余杭走在最前面,7个开发区分值在100以上,其他在50—100之间。 文字/制图:张正伟 余晓辰 金旭孟 余清 毛雪娇 图片:北仑区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