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国资委通报4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违规公款吃喝7起,多家央企下属单位一把手(有人还身兼纪委书记)“带头”接受公司内部宴请活动(6月11日《京华时报》)。 这些被通报的对象,可谓“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这也是人们难以理解的,现在从上到下,对于公款吃喝等违规违纪问题十分重视,不少官员因此丢官降职,甚至查出了其他问题。“吃一堑,长一智”,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这些央企领导“过五关斩六将”,走到现在的位置上不容易,怎么还是不识时务,愣是往党纪国法上撞,倒在酒桌上?到底是无知者无畏,还是无畏者无知呢?我以为,这不只是智商问题,也不只是觉悟问题。 曾有人质问:连嘴都管不住,还能指望把事情做好?在目前背景下,这句话特别有道理。一来,吃吃喝喝吃掉了财力、吃掉了精力,成天把心思用于吃喝玩乐,哪有时间和精力谋事干事?二来,吃吃喝喝吃坏了党风、喝伤了民心,这样的官员,又怎么可能团结带领一帮人“一起想一起干一起苦”?三来,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此高压态势下还是管不住嘴,冥顽不化到如此地步,这样的领导怎么可能有责任和担当? 不知道这些被通报的央企领导,所在企业效益怎样。如果效益不好的话,不仅要向市场求解,更要找找自身原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过来讲,“一颗歪脖子树”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发挥怎样的示范、形成怎样的气场?如果企业效益还行,那么他们也应该明白“公生明,廉生威”的道理,如果自己识大体顾大局,为企业发展“做加法”,那不是更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吗?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草一虫总伤身。对于公款吃喝,乃至其他违规违纪问题,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公款吃喝现象,目前尚处于“不敢吃”到“不能吃”的过渡阶段,距离“不想吃”还有很长一段路。具体地讲,有些人看到了当前反腐倡廉的大形势,不敢公然对抗,却还存在侥幸心理,不把党纪国法当回事,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为“保护”自己,将吃喝场所转向“农家乐”“私人会所”“单位食堂”……“吃喝变形记”大量发生,就是实证。而财务制度不健全,公款招待不阳光,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某些人提供了“吃喝空间”。 从“不敢吃”到“不想吃”有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不能吃”。因此,在法纪“亮剑”、精神“补钙”的同时,应该着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给公款吃喝任何空间。比如,针对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事件,有些地方和单位推行纪委书记“签字背书”制度,其实就是事后公开制度,体现了制度努力。 连嘴都管不住,还能指望把事情做好?无论政府官员,还是央企高管,都应该直面这一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