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果累累的葡萄微喷 |
|
三七市小农水———渠路 |
|
开心农场的大型喷灌机 |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村分布最广,与农业生产联系最紧密的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以来,我市借助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及市级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配套重点,大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了我市的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2014年全年完成新增旱涝保收面积8.3万亩,扩大灌溉面积8.1万亩,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4.8万亩,整治1万立方米至10万立方米山塘117座,改造农田渠道711.01公里。“十二五”以来,我市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5万亩,扩大灌溉面积33万亩,发展喷微灌建设28万亩。 农田水利4年改造受益面积近68万亩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2011年以来,我市以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化管理为抓手,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服务重点,大力开展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田水利实施建设补助标准(宁波市级资金补助工程投资的45%),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扎实的水利基础条件。“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下达小型农田水利改造项目95个片区,受益面积近68万亩,投资估算8.7亿元,其中粮食功能生产区内项目73个,受益面积52万亩,估算投资7.1亿元。 小农水基础设施建设迈进高标准时代 “十二五”以来,我市已完成余姚第一批、第四批、象山第三批和慈溪第四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目前共有在建重点县项目2个,慈溪、余姚第六批重点县建设,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62亿元,项目总受益面积27万亩。重点县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小型农田水利集中建设的区域规模,增加了区域内单位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了区域内农田的灌溉、防洪及排涝标准,大大提升了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 ●典型案例 余姚市三七市镇宁波市级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项目 该项目位于三七市镇彭王浦与吴泽浦之间,涉及幸福村、祝家渡村两个行政村,主要以幸福村为主,受益面积5000亩。本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区域以农田为主,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至耐淹水深。工程批复概算总投资为1317.34万元。工程于2012年11月底开工建设,2014年1月14日完工。 通过本工程与四明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六期)的实施,项目区形成圩区,旱能灌涝能排,“菲特”台风期间,在其他区域农田已成汪洋的时候,彭王浦、吴泽浦区域内农田基本不受影响,配合泵站强排,农作物基本恢复正常生长。 经过几年建设,基本完成项目区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0.55提高到现在0.65,渠道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75,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项目区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实施后,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可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产业化进程,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改善该地区供水条件,提高农业、农村人畜、乡镇企业用水保证率。增加生态用水量,提高水环境的容量,改善水质条件,从而提高了整个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用喷滴灌以后,可使化肥、农药用量减少20%,直接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还有利于水环境的改善,减少面污染,山区还能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优先保障粮食功能区 “十二五”以来,借助中央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开展粮食功能生产区内水稻区块的低压管道建设,至2014年底,全市水稻区低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积已累计达到5万亩,实现投资1亿元。低压管道工程建设,实现了水稻生产的高效节水,减少了传统明沟灌水的土地浪费率,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收。 ●典型案例 象山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 2011年,象山县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后,该县把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加大对农田水利投入的重要契机,着力开展重点县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共实施了72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分别为11项低压管道项目和61项喷微灌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3217亿元。建设内容为新建泵房370座,铺设进水管道756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476万亩,其中新增大田低压管道建设面积3.1299万亩,喷微灌建设面积3.0177万亩。 通过三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4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1476万亩,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年节水688.1万立方米,节地93亩,省工18.6万工,省电6.2万度,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25万公斤,增加经济作物产值1877.34万元。受益人口32.01万人,年人均增收441.66元。 农业节水技术喷微灌节水省工增产 我市自2007年起,由水利局牵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级财政不断加大工程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到2014年底,全市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积已累计达到45万亩,完成投资7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全市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2011年以来,我市在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园区开展了中央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到目前已实施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共4.6万亩,项目总投资1.8亿元,届时将建成我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管理水平最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智能化控制示范基地。 ●典型案例 慈溪市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 项目区总受益7396亩,项目建设期为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该项目为中央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项目批复投资163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0万元,宁波市级财政补助400万元,其余由实施单位自筹。 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水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作业条件明显改善,节省了水资源,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有效降低了沿海土地盐碱化程度,提高了土壤质量,起到了很好的防涝抗旱作用,做到了涝排旱灌,保证了作物的正常需水量,使其更适合蔬菜生长。项目区去年秋季种植西兰花4000亩,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西兰花的成活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花球形成期,充足的水量保证了花球的质量,提高了项目受益单位的收成。 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设施栽培得到普及,大幅度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预计每年每亩可节省劳力3工,每工100元,可节工300元;蔬菜每亩增产60斤,平均每年每亩增收420元;则每年每亩可增加农业收入720元;项目区总收益532万元。 智能化项目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智能化喷微灌工程的实施可以实现田间灌溉的智能化,提高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节本省工,实现农田及时、精准灌溉。工程运行后作物增产优质,综合效益十分明显。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喷微灌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我市2011年开展了智能化喷微灌工程建设。截至2014年年底,累计建成智能化喷微灌工程示范基地33个,项目总收益面积9千亩,累计完成投资3千万元。 ●典型案例 江北绿艳智能化喷微灌项目 该项目分两期实施,共实施面积460亩,总投资252万元。 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现场控制、网络终端控制、手机终端控制,对项目区内的土壤湿度、空气温湿度实现了实时监控和记录,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项目实施后整个项目区的管理实现了真正的现代化管理,田里缺水、温度过高就会由系统自动发出警报信息到管理人员手机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控制灌水及遮阳帘的启闭,确保作物及时得到合理科学的灌溉,同时防止了大棚内温度过高导致葡萄烧伤,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据统计,该项目葡萄产量由原来的每亩1450公斤提高到每亩1550公斤,葡萄品质提高,平均单价由原来的每公斤8元增加到10元,一年每亩葡萄销售平均增收4000元;同时工程实施后,每亩节省劳力6工,每工100元,可节工600元。项目实施后年每亩总增效4600元。 撰稿 王量迪 胡章 图片提供 宁波市水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