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伊婧 通讯员于珊婉)近日,宁海法院审理了若干起因无法归还银行“白领通”贷款而引发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被告均是有着相对较高固定收入的白领人群。 年近50岁的王某是宁海人,在宁海某学校当教师。王某有着一个小康之家,妻子在公司上班,孩子乖巧懂事。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毁在了王某的“小聪明”上。 几年前,王某办理了宁波银行的一项信用授信业务———“白领通”,额度为10万元,借款利率是每月0.75%。但对于家庭收入还不错的王某来说,这张卡一直闲置没用过。 然而,就因王某家条件不错,常有朋友跑来问王某借钱周转,承诺的月利率都是2%以上。利息很诱人,王某就动起了歪心思:何不先把“白领通”里的钱贷出来,然后再借给别人,一来一去,利息差价能赚不少哩。 于是去年10月,王某将从“白领通”里贷出来的10万元钱借给了一个朋友,月利息为2%。刚开始几个月,该朋友都按时将2000元的利息交给王某。可是,后来王某联系不上了这个朋友。王某向妻子坦白了这个事情,妻子一听气得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今年4月底是还贷的最后期限,银行一直催王某还款,但他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归还,而且妻子生病住院了,王某心力交瘁,后悔莫及。 5月底,银行见催讨无果便将王某告上了宁海法院。后此案经过法院的调解已结案,银行考虑到王某的实际困难,同意其分期还款,至2016年底前还清所有款项。 近年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宁海法院2014年全年受理此类案件422件,而2015年不到6个月已达304件。其中像本案中被告身份是教师、医生、企事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等的白领人群也逐年增多。因为他们工作稳定且有着相对较高的固定收入,银行考虑到他们的工作性质和诚信度,更愿意向他们发放贷款。但也正因为这类群体收入固定,使得其中的许多人想利用银行低利率的借款去赚一些外快,比如民间放贷,投资股票等。而赚这些外快往往是有风险的,一旦投资失败或者借款人落跑,最后只能由自己来承担。如果没有能力还款,就会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有甚者自己也落跑了,为此丢了“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