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廉政教育莫迷恋于“拜祭清官”

  □石城客

    26日上午,四川仁寿县县级领导、县级干部,以及60个乡镇、各部门的“一把手”共200人齐聚该县虞丞乡丞相村的虞丞墓,县委书记冉登祥表示:“我们集结在此,就是要学习虞允文丞相的廉洁和忠诚,进一步巩固维护仁寿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和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虞丞墓将成为全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6月26日《华西都市报》)。

  拜祭古代清官,推进廉政教育,较为常见,比如包拯、海瑞、于成龙等廉吏一再成为拜祭对象。但这种形式在今天究竟有多大意义,令人存疑。事实上,那些落马的贪官,就有不少热衷“学习”古代的清官,比如,万庆良。时任广州市长时,万庆良率团出席广州城隍庙开放仪式,在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像前,万庆良双手合十拜了一下,笑着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官,也是个清官”“我们要多拜拜清官”。任职期间,万庆良无数次重申要做“清官”。但结果,大家都知道。

  作为一种廉政教育,拜祭古代清官有其必要,但切莫过于迷信这种形式,更不能把它当成反腐利器。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清官奠定其声誉的,其实不是法治,而是人治。当前我们大力施行法治,反腐要想达到实效,更需要的是制度,而不是少数的几个清官。期待清官反腐,以实现政治清明、依法治国的愿景,只会事与愿违。正如有学者所称,“如果确立法律至上的权威观念,唯法不唯权,使为非作歹的、贪污作弊的无路可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又何劳清官出世?”

  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人虽然清廉,但他们并没有改善当时的官场生态,更没有拯救他们所处的朝代,这足以说明少数几个清官改变不了大势。因此,与其拜祭清官,不如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当前,我们的反腐正在制度化、法治化,对制度本身也在不断修葺,比如官员个人有关事项的申报与抽查,再比如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等等。

  也就是说,反腐要治标,更要治本。而要治本,不是拜祭拜祭古代清官就可以完成的。反倒是,如果制度完善了,贪官无法生存,官员不敢不清廉?又何必再向古人求教?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