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学 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船精神”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陈华兴 唐晓燕

  观点提要:

  “红船精神”的生成与发展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探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道路的政治逻辑、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发展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溯既往,“红船精神”曾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项事业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展望未来,“红船精神”将在新的历史阶段与时俱进,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发挥思想引领、精神支柱、道德支撑价值。同时,“红船精神”这一强大精神动力将砥砺浙江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编者按: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给予其“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准确定位,清晰阐释了“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深刻回答了“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了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前进方向。

  “红船精神”提出至今已有10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红船精神”的重要论述,大力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期刊发的这篇文章对“红船精神”生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红船精神”。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某种支撑这一事业兴起、并维系这一事业发展的无形的文化精神。“红船精神”萌生于近代一批先进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历史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呈现,是砥砺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引导中国革命从屡经挫折到最终胜利的革命精神之源头,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走在前列的时代精神。新时期新常态下,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红船精神”的持续激励、支撑与约束。

  一、“红船精神”的历史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浙江区域文化传统在中国革命特殊历史时期呈现的特殊精神样式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头,“红船精神”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但该种精神被赋予一种理论内涵是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回溯建党的伟大历程、有意识地给予形象概括的结果。“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璀璨精神因子的继承与阐发。古有孔孟老庄诸子百家名扬春秋、润泽后代,近有陈天华忠肝义胆投江蹈海,魏源力主“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诚如鲁迅所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从不缺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缺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峻岳夷海的首创精神,从不缺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矢志不移、砥砺奋进的奋斗精神,从不缺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代代中国人拼搏进取、殚精竭虑、前赴后继,将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因子不断发扬光大。

  “红船精神”萌生于浙江,又与浙江区域文化传统相融合,展现出革命精神与区域文化精神相交融的特质。浙江人素有主体自觉、开拓创新的品格与志向。从先秦的范蠡、计倪,汉代的魏伯阳、王充,到宋明直至近代的各个学派和思想家,始终认为为学做事贵在开拓、创新。《宋史·地理志》将浙江人的文化气质概括为:“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厚于滋味。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这种洋溢着浓郁商业气息,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的产生,与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外开放历史紧密相连,是自古至今流淌在浙江人血脉中的文化因子。浙江人素有实干奋斗精神。浙江先民历来反对坐而论道,崇尚从实际出发,卧薪尝胆、事上磨练。宋代永嘉学派领军人物叶适、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主张“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讲求实事、事功,“开物成务”。明代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激发民众摆脱理学束缚,反对“冥行妄作、悬空思索”,提倡独立自主、知行并进、事上磨练。深受阳明学影响的黄宗羲主张“学贵履践,经世致用”,倡导直面社会矛盾,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国泰民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更被视为浙江人矢志不移、奋斗不止的精神源头。浙江人素有饮水思源、热心公益的奉献情怀。被誉为“中华商祖”的范蠡三聚三散回馈社会,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富好行其德”的儒商。此后有南浔“四象”之首刘镛忙碌奔波、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却自律甚严、生活节俭,赈灾救难慷慨解囊、助贫济困一掷千金;“八牛”之一陈煦元一生勤俭、热心慈善,修筑海塘、倾力救灾,被誉为“陈善士”,获“存世济物”金匾;“宁波帮”开路先锋严信厚兴办义塾、培养人才,捐资筑路、扶贫助困……开拓创新、奋斗不止、回报奉献是流淌在浙江人血脉中的精神品质。尤其是“开天辟地、坚定信念、劈波斩浪、扬帆引航”的嘉兴人文精神,在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与革命精神相互砥砺、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为支柱的“红船精神”。

  二、“红船精神”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探索救亡图存道路、领导中国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特定精神形态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内忧外患、血泪交织的屈辱历史,也是一部先进国人寻找独立自主道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光辉奋斗历史。自1840年国门为英军倚赖船坚炮利强行打开后,从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到倡导三民主义的辛亥革命……一批批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为救亡图存慷慨赴死、前仆后继,却相继以失败告终。以民主、科学为号角的新文化运动掀起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倡导民主和科学,在后期则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分子深入思考中国革命失败根源,决定以俄为师,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被提上议事日程。1921年8月初,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南湖红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扬帆远航的历史见证。从此,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引导中国革命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萌生于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历史背景,“红船精神”的源初涵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这条小船便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精神”蕴含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内涵,砥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头。“红船精神”之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汇聚成砥砺中国革命奋进的精神链条。邓小平曾深刻指出:“革命精神是十分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正在这些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民众抛头颅、洒热血,经过艰苦卓绝的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建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红船精神”,归根到底是人的精神,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象征。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将中国革命带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科学道路,带领民众推翻三座大山,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社会性质,掀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崭新页面,使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旧中国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在白色恐怖中召开“一大”会议,在辗转中确定南湖会址,点燃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此后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虽辗转反复而矢志不移,虽九死一生而信念不变,终于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致力于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才得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参与到中国革命大潮中,成功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取得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指引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红船精神”的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特有精神资源

  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中国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抗震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小岗精神、华西精神、浦东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无不与“红船精神”息息相通、一脉相承。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民众将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旧中国改天换地为独立自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民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导中国走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在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红船精神”、建党精神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动力。

  “红船精神”的实质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走在前列的时代精神。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走在前列由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是中国共产党自“红船精神”的建党精神开始便始终具有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历史时期必须保持的精神品质。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提醒全党勿忘革命精神: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进行到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联系新的发展实践,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概括为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的精神,强调“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江泽民强调要继续坚持和发扬革命精神,“特别需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重申毛泽东在建国之初的警示,要求全党“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一贯重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不仅早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就对“红船精神”的内涵作出科学概括,还在此后多次重申保持和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性。2009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调研甘肃时强调,“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倡导“保持和发扬革命先辈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当代中国,伴随时代主题的变换,“红船精神”以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形态呈现,但其本质依然是走在前列的时代精神,其价值历久弥新。

  四、“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力与道德支撑

  伟大的革命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驱动伟大事业蓬勃发展。九十余年风雨兼程、筚路蓝缕,九十余年不畏艰险、劈波斩浪,“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中代代相传,不仅在革命年代、在建设时期、在既往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砥砺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革故鼎新,也将在“四个全面”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与新的时代要求相契合、与新的实践相适应,持续发挥思想引领、精神动力、道德支持价值。

  1、“红船精神”是激发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力

  中华民族自古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在数千年文明史中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虽屡遭屈辱而奋斗不止,虽久经磨难而屹立不倒,尤其是在有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代代相承,即使在内外交困、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从未泯灭。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回望“复兴之路”时深情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梦想仰赖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精神的砥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分两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且“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继续前进面对的挑战同样层出不穷、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尤其是新常态下面临的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趋势,国际政治环境风云变幻、国内政治环境总体趋紧、政治制度改革紧迫感增强的政治发展新趋势,多样社会思潮共存冲撞、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引领功能面临前所未有困境的文化发展新趋势,迫切需要传承、发扬建党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披荆斩棘的“红船精神”。惟有破除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倦怠思想,破除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守成意识,破除畏手畏脚、惧怕挫折的畏难情绪,解放思想、勇于攻坚、敢于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才能顺利实现。

  2、“红船精神”是支撑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精神支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梦的实现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阶段目标,为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两大法宝。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之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是顺应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的现实要求。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艰难战役,不仅涉及思想观念的革故鼎新,更不可避免地触动既有利益格局,迫切需要大刀阔斧、改天换地的首创精神的驱动。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实现善治之基本途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自身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尤其是要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法治轨道,最大限度地规约公权力的运行,迫切需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畏险阻、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的支撑。首创精神、奋斗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精神支柱。

  3、“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强大道德力量

  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的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坚强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所在。“红船精神”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是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当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以倡导与弘扬奉献精神为主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党正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需要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重大课题,就道德素养与精神境界而言,关键是要巩固党员宗旨意识、培育党员奉献精神,在广大党员中倡导弘扬“红船精神”、重付出讲奉献,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教诲,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箴言,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

  4、“红船精神”是砥砺浙江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船精神”诞生于浙江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正是这块素有开拓创新、奋斗不息、回报奉献基因的热土激发了“红船精神”的诞生。“红船精神”在浙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获得了新的精神形态,呈现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人民不断冲破思想束缚,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用创业创新的实践铸就了一部浙江精神拓展史。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有为、科学执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民众创造活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铸就了一部浙江精神提炼史。2000年7月,浙江省委概括提炼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十六字的浙江精神,强化浙江民众改革理念、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以求始终“保持励精图治、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2006年,浙江省委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十二字的浙江精神,以求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浙江“走在前列”的新的实践要求。2009年,浙江省委进一步将浙江精神的核心归纳为“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构成了浙江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致力于制度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到“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再到“创业创新”,浙江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砥砺浙江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红船精神”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思想引领、精神动力、道德支撑价值,砥砺浙江继续走在前列。

  (作者分别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省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