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在希腊雅典,支持在公投中投否决票的人们在街头庆祝。(新华社发) |
新华社雅典7月5日电(记者陈占杰 刘咏秋)在希腊5日举行的全民公投中,反对债权人救助协议草案者以较大优势胜出,总理齐普拉斯让希腊人“大声对债权人说不”的期望成为现实。 齐普拉斯曾说,希腊人自古以来就是勇敢的水手,从不惧怕驶向未知的水域。而希腊的全民公投和资金管制,实质上已经将希腊和欧盟都拖进了“未知水域”。如何在这片水域弄舟,需要高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技巧。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希腊政府需要迎接五大挑战。 最迫切的挑战在于,已经关门一周的希腊银行能否在7日开门营业。这是齐普拉斯号召希腊人否决救助协议草案时许下的诺言之一。全民公投尘埃落定,去除了造成希腊人恐慌的一个不确定因素,为金融系统恢复稳定创造了条件。如果银行能正常开业,重新获得民众授权的齐普拉斯政府就能闯过第一个险关,在与债权人谈判时也会硬气许多。但银行开门需要真金白银,需要欧洲中央银行为其提高流动性上限。 第二个挑战是能否尽快与债权人达成协议。此次公投内容是债权人6月25日的协议草案,但在希腊决定举行全民公投后,债权人已经表示,随着原有救助协议于6月30日到期,其协议草案不再有效。即使债权人愿意以这个草案为基础与希腊政府重开谈判,仅从技术角度来看在48小时之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裹挟民意而来的齐普拉斯政府在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双方在7月7日之前达成“对希腊更好的协议”将更加困难。换言之,齐普拉斯让希腊付出极大经济、社会代价赢得的全民公投,实际上不一定能成为他谈判桌上的筹码。 第三,能否按期偿还欧洲中央银行贷款。希腊6月30日未能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欠欧洲央行的35亿欧元贷款7月20日将到期。如果希腊不能在此前获得资金,就不可能还款。而不偿还这笔贷款,欧洲央行可能停止向希腊银行提供紧急流动性援助,最终可能导致希腊银行系统崩溃。 第四,如何修复被全民公投撕裂的内外关系。公投使希腊的年轻人和老年人、有存款的人和没存款的人、在职者和失业者站队,激起了数十年从未出现过的民意对立。公投也让债权人与希腊政府之间互不信任的裂痕进一步加深。齐普拉斯在全民公投后发表的首次讲话中呼吁希腊人努力重建社会和谐,并感谢欧洲公民对希腊人民的支持,实际上反衬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第五,希腊能否真正推进改革。希腊之所以走到今天,从历史上看是因为近代以来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变革机会,导致漠视国家利益的庇护主义大行其道,盘根错节的家族和地方势力成为改革和发展的绊脚石。面目清新的激进左翼联盟党执政近半年来,在改革方面乏善可陈。从齐普拉斯政府召回已经被裁撤的国家公务员、中止私有化进程等举措来看,有些方面甚至在走回头路。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贷款方对希腊提出的紧缩要求有过分之嫌。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和缺乏竞争力时,靠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促进就业是通行思路,但当前希腊货币政策受欧洲央行制约、财政政策受债务压力制约,所以提振经济、改善财政状况的资源非常有限。 时间不饶人。资本管制以来,希腊出口方面每周损失8000万欧元,而进口原材料和产品的短缺额已高达6亿欧元;旅游业每天损失5万游客的订单。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每天被取出的现金仍然高达5亿欧元。有专家估计,如果资本管制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希腊会损失5%到7%的国内生产总值,去年已经恢复增长的希腊经济今年重回衰退已经没有悬念。 希腊会退出欧元区吗?难! 希腊公投结果,六成以上民众向国际债权人救助协议说不。希腊会退出欧元区吗? 一个字:难! 希腊公投,不能只算经济账;逼不逼希腊退出欧元区,布鲁塞尔也不可能只打经济算盘。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废墟上启动的,缘于欧洲各国保障和平、避免战祸的共同愿望。从第一天起,妥协,就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精神根基。 正因如此,半个多世纪以来,欧洲一体化虽不时磕磕绊绊、险象环生,但依靠“理性的妥协”,再激烈的利益分歧最终都化险为夷。 的确,从经济层面看,希腊破产乃至退欧,都不太可能造成不可控的经济灾难。希腊经济规模仅占欧元区总量的2%,本身不足以构成威胁。近年,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重债国”财经改革进展顺利,也使希腊引发连锁效应的风险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欧洲央行已构筑强大的金融防火墙,有能力借助量化宽松、无限量购买债券等政策工具,控制希腊危机的外溢效应。 但从政治层面来看,不论欧元区和欧盟,当初的设计架构里,根本就没有退出机制这一条。一旦希腊退出,不仅意味着欧洲一体化进程首次出现重大倒退,也意味着欧洲的精神根基———妥协,发生了动摇。欧洲作为国际力量重要一极的可信度和成熟度将遭受严重质疑。这对欧洲来说,恐怕是难以承受之重。 回首历史,从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萌发的一体化初步构想,到如今拥有19个成员国的欧元区和有28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从产业联盟、贸易联盟和货币联盟,到开放边境、人员自由流动、制定共同发展战略和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一体化进程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主权国家联盟试验。 深究这伟大进程的演进,不难发现,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挫折和停顿不时出现,质疑和怀疑从未中断。但在一体化的伟大政治理想指引下,凭借理性妥协的不二法门,每一次最终都化险为夷。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欧盟成立的基础性文件《马斯特里赫条约》在1992年遭丹麦全民公决否决;《欧洲宪法条约》在2005年遭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欧洲“新宪法”《里斯本条约》在2008年遭爱尔兰公投否决。但这些当时看似重大的挫折和停顿,都不曾从根本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熟悉欧洲政治的人士可能对此深有体会:如果说激烈争吵是欧洲政治的一种日常表象,那么理性妥协则是欧洲政治的一种基本品格。激烈争吵是为了赢得更多相对利益,而理性妥协则是为了锁定双方都无法放弃的绝对利益。 欧洲只要常葆妥协精神,不论希腊债务风波多么险恶,争吵多么激烈,都不太可能引发希腊退出欧元区这样重大的“双输”结果。 (据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金旼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