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星桥见证着74年前的这场血战。(徐文杰 摄) |
寻访地点:慈溪市横河镇 寻访内容:横河战斗中壮烈牺牲的29名抗战英烈事迹 讲述人:孙锦德,72岁,横河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 □本报记者 王佳 一座名叫“七星桥”的陡拱式石桥,横跨慈溪市横河镇东横河,这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桥,数百年来见证着桥两岸的人事变迁。 74年前的10月22日,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三北的血战。 初夏时节,横河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孙锦德带着我们走上了七星桥。他说,在七星桥上走,走过的是风景,走近的是历史。 七星桥下的东横河,是姚江支流,也是慈余地区主要水利枢纽和水上运输重要航道。1941年4月,浙东沦陷。日军在慈溪、余姚等地大肆抢夺物资,抢来的物资需要运送,东横河便成了一条通道。 当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一批批浦东抗日武装南渡,挺进浙东三北,开展抗日斗争。姚北大地上,活跃着由姜文光、姚镜人带领的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三大队(简称“三大”)。 当年10月21日,部队流动到姚北黄沙湖村,得到一个情报,说是观海卫的日本士兵抢了一批棉花,用船运往余姚,只有一个小队的兵力押运,在22日早晨天亮前途经东横河。大队干部认为战机难得,经过认真研究部署,决定在东横河南岸的孔庐庵旁打一场伏击战。当日傍晚,姜文光率领部队从游源出发,到离横河约一里远的孙家境后大屋宿夜。 10月22日凌晨,战士们悄悄起床,还好了向百姓借来的、宿夜打地铺用的稻草,快速整队出发,到了既定地点孔庐庵旁依河埋伏。但是,等到日头老高,迟迟不见装运棉花的敌船到来。大队部决定,借此机会,到横河街上宣传抗日。 殊不知,这次运棉敌船不来,不是情报失真,而是余姚县浒山区龙南乡的伪保长孙洪潮,向姚城日伪军告了密。日军不但取消了运棉计划,还从余姚派遣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半夜乘船赶往横河。天亮前在横河堰坝上岸,占领了堰桥、七星桥,并在七星桥上架起了重机枪。同时,封锁消息。“三大”的战士们,对此一无所知。 当部队走到离七星桥只有百余米时,桥上的日本士兵用重机枪疯狂扫射,几位战士当即应声倒下。大队副姚镜人立即指挥队伍就地散开,果断向日军还击,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胸部。大队长姜文光继续指挥部队边还击边撤退,多次压倒敌人的进攻。日军发现姜文光是个指挥员,更密集地向他扫射,姜文光的右臂、腹部被接连射中,血流如注。眼看部分战士从周边的晚稻田成功突围,姜文光含着欣慰倒地,冲下来的日军向姜文光身上猛刺了13刀。 这场血战,虽消灭了几个日本士兵,但在地形、装备、力量上都处于劣势的抗日武装,除了部分指战员突围外,大队长姜文光、副大队长姚镜人、大队军需主任姜文焕(姜文光之兄)等29名指战员战死在七星桥畔。 虽然战斗失利,七星桥畔燃起的抗日火种在余姚大地熊熊燃烧。值得告慰英烈的是,1942年2月,中共姚北区委处决了汉奸孙洪潮,还在横河街上贴出了“浙东四明游击指挥部锄奸团第一号布告”。 时间随着东横河,无声地流淌了74年。昔日的战场,现已大变了样,河边房屋林立,街市热闹悠然。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在离七星桥南约200米的河畔处,建起了横河战斗纪念碑亭,现为慈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成群结队的学生会来这里祭扫,一些老人也会牵着孩子,在碑亭前讲述当年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相关链接 当年,“暂三纵”司令朱人俊在逍路头得知“三大”失利消息后,立即派逍路头税卡主任黄佐一冒险去横河收殓死难烈士遗体。当地群众认识姜文光大队长,在敌人退去后,将他遗体送到部队。姚镜人副大队长穿着浦东家乡土布内衣,并从其配带的皮带等物中尚可确认。其余牺牲的战士多因血肉模糊,难以辨认。 黄佐一组织发动群众收殓烈士遗体,有的百姓还献出了自己备用的寿材。11月初,“暂三纵”在临山西边的黄家埠隆重召开追悼横河战斗死难烈士大会,与会军民痛哭流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