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坛艺苑点将录

继承与创新

——蔡毅

  严 龙 摄

  中国的文化,往往以“传统”作为衡量标准,尤以视觉艺术最为明显,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篆刻,都得从临摹前人之作开始,无论是一石一树,抑或一点一划,都得明白无误地传达出前人的遗风。这在局外人看来,似乎是一种固执而保守的做法,是观念停滞的表现,但中国的艺术家却乐此不疲,恪守着这样的规则,代代相传,从无间断。奇怪的是,中国的艺术并没有因为这种因循守旧的学习方法而落后,反而历久弥新,一直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篆刻同样如此,几百年来,“印宗秦汉”成了篆刻作者自觉不懈的终极追求。一方印的好坏,往往以是否有秦汉古印神韵为评判标准。因此,学习与模仿成了篆刻作者必须掌握的技巧,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古代印章的精神,成了大家的努力方向,同时,理解与突破亦成为自成一家的独特标志。

  如何从传统中汲取精华,见仁见智。有的作者在不违背古印模式基调的前提下,多方探索,广纳博收,从其他艺术中吸收养料,以意化生,借用新的形式创建新风;有的作者稳扎稳打,借鉴前辈印风,从已有的模式中循序渐进,略加改造,自成面貌。以上两种,成了当代篆刻创作的两大阵营,被称为“写意”与“工稳”印风。所谓“写意”,是指作者创作时只保留古印本质的精神意味,突出视觉特征,与古印外貌拉开距离;而“工稳”是指作者借鉴流派印风的中庸创作特征,不以形式求变,而是平中寓奇,延续着传统不激不厉的审美理念。正因为创作理念的不同,才产生了千变万化的篆刻风格,才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篆刻艺术。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先生有句很经典的名言:“传统万岁,创新是一万岁加一岁。”

  我个人认为,好的作品并不在于形式有何独特,不在于是否与他人类似,而在于是否真正表现出了篆刻艺术那种芥纳须弥、小中见大的品质,是否表现出了古代印章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创作中,无论从哪方面入手,都得注入自己的思想,并让这种思想融汇于字里行间,能让欣赏者解读发现,引起审美的愉悦。

  “小技扰人多苦辛,寒庐萤火十年春。”作为篆刻作者,我知道艺术探索的艰辛,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在方寸之间,倾注自己无穷的精力与心血,一枚枚印花才能绽放别样的鲜艳与精彩。(严龙 整理) 

  自述

  蔡毅,1966年7月出生于台州,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篆刻创作委员会主任,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四、五、六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七、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西泠印社”奖等。策划《全国当代古典细朱文印精品展》、《全国当代书画印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展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