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风中记者目睹干群齐心奋战“灿鸿”,台风后实地探寻姚江、慈江畔经受考验之道———

慈城如何打赢“古镇保卫战”?

  姚江堤防洪陈渡段,刚刚投入使用的闸泵站在台风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黄利军 徐欣 摄)

  □本 报 记 者 项一嵚 徐欣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菲特”台风肆虐期间,江北区慈城镇遭受重创:全镇受灾面积达85%,镇区和众多村庄受淹严重,多处对外通道中断……上周,眼看着台风“灿鸿”在气象图上不断膨胀,大有直扑宁波之势,记者立刻奔赴慈城,风雨中蹲点采访。

  7月11日,慈江水位猛涨,堤防告急。记者赶到慈江龚冯段时,慈江水位高出警戒线近2米,风雨已将视线模糊。40多位干部群众顾不上自身安危,争分夺秒垒起沙袋,连夜加固堤防。

  三天中,记者跟着抗台一线的干部群众,经历了不少类似的紧急时刻。这座古镇最终“有惊无险”:全镇部分低洼地区受淹,大部分地区出现积水,但主要道路保持畅通,群众生活平稳有序。姚江畔半浦古渡口附近的村民说,“菲特”台风期间水涨了近1米,这次受淹的地方仅限沿江区域,防御工作挺到位。

  慈城南临姚江,内有慈江穿流而过,抗台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是什么让这座古镇经受住了台风“灿鸿”的考验?灾后,记者回访慈城,一探究竟。

  治水强基,建好防汛“生命堤”

  洪陈村村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菲特”台风期间,姚江水位上涨,江水随时有倒灌的可能。千钧一发之际,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奔赴洪陈渡加固大堤,奋战多日才控制了险情。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村里的洪陈渡,只见一座崭新的水闸矗立在姚江畔,宽阔的江面上船舶往来。据介绍,当内河水位高于姚江时,这里的三台强排泵每秒可排水9.27立方米。正是该闸泵站赶在台风前投入使用,及时预排预泄,发挥了积极效应,成为洪陈村这次台风中的“生命堤”。大闸两边的堤防上,绿化施工尚未完成。闸泵站负责人说,等种好花草树木,江畔风景肯定更好。

  该闸泵站是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慈城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城镇主要领导说:“吸取了‘菲特’台风带来的惨痛教训,痛定思痛,镇里开足马力实施‘五水共治’,狠抓水利工程建设,目前该加固工程正抓紧建设,年底前争取全线堤防完工。”

  为推进干堤建设,慈城镇强化部门联动,组织干部下一线破难。在破解工程征地拆迁这一“老大难”问题中,慈城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劝说,向拆迁户讲明工程意义,争取村民的支持。同时,慈城镇拆迁办、姚江干堤建设指挥部、项目涉及村也多次会商,解决沿线政策处理难点问题。

  和姚江干堤一样,一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极大提升了慈城防汛防台能力。近两年来,慈城姚江东排江北段、中横河整治一期工程、界址桥河整治、西城河挡墙修复、余姚界河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完工,不仅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也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目前,中横河整治工程二期工程、郭塘河整治工程、慈江龚冯段堤防维修加固工程、慈江封闭工程、官山河河道整治工程正在建设中。

  未雨绸缪,算好防台“提前量”

  “灿鸿”咄咄逼人,慈城未雨绸缪。赶在台风来临之前,慈城紧急部署防台工作,镇干部全体进岗到位,并成立由40名民兵、50余名施工队员和450名村级应急小分队成员组成的应急救险队伍。

  针对慈城境内地质灾害易发点、老镇区、低洼地段、危旧房屋、山塘水库以及建筑工地工棚和易滋生安全隐患区,慈城镇组织开展“地毯式”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落实。镇领导班子和联村干部全部深入一线检查防台工作,靠前指挥,确保万无一失。

  受台风影响前,因连续降雨,全镇河网水位上涨。慈城镇在上级部门指导下,科学调度,合理预泄预排,降低山塘水库和内河水位。同时,组织力量对包括镇属7座排涝站、区属2座排涝站在内的所有水泵开展全面检查,确保排涝站在台风期间安全运行,挑起防洪排涝的“大梁”。

  在排查前线工作同时,慈城镇及时储备物资,巩固防台大后方。2.5万只防汛救灾编织袋和救灾用的铁锹、雨衣、雨鞋、手电筒全部到位,还与施工单位联系,预备了挖机、冲锋舟,并落实了救灾食品。根据防台工作变化,慈城不断及时补充救灾物资。

  台风登陆前最后一刻,在大部分危险地段群众被转移至避灾点后,记者随镇干部来到慈江畔新华村太平桥,帮助转移其他地段群众。眼见慈江江水汹涌而来,仍在村里的外来住户陈光秀和她一个月大的婴儿也希望转移。镇干部随即让出车辆,将她们送到镇上亲戚家。

  据悉,这次台风中慈城镇安排了慈湖人家社区、慈城中心小学、宝峰社区、慈城中学、修人学校、城西服务站、妙山小学、普迪中学等11个镇级避灾点及其他部门村级避灾点,转移安置群众4800余名,全力保障危险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戮力同心,打好防台“全民战”

  7月9日下午,“灿鸿”台风来临之前,慈城城山渡一派忙碌景象:有人抡起铁锹往麻袋里铲泥沙,有人或扛或拖把沙包集中到一块,有人则把沙包一袋袋垒起来筑成堤坝……在这里,分不出谁是干部,谁是群众,大伙都在和时间赛跑,和风速赛跑,赶在台风来之前筑起临时堤坝。 

  在慈城的几天里,记者多次目睹了这样的动人故事。防御“灿鸿”的战争没有旁观者,大家都是参战者。7月9日上午,姚江水位接近历史高潮位,慈城派出应急分队,第一时间做好半浦古渡口防护工作。下午,200多名干部群众奔赴半浦村,紧锣密鼓围挡筑堤。11日早上,姚江水位上涨后,40多名干部群众及时赶到观山河前洋段,趟着水加高加固堤防。7月11日下午,慈江龚冯段沿岸,40余名干群顾不上湿滑的烂泥,抓紧加固堤坝。记者随村干部来到堤坝上。“我们这两天24小时巡逻,发现险情以后,街道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搬运沙袋组织人员对堤坝进行加固。该堤坝总长2000米。如果水漫到村里将有1.5米高。”村干部说。

  在后方,热心群众成为镇政府给力的“外援”,慈孝之乡处处充满无私的大爱。勾章楼饭店从7月10日开始,免费为安置点的群众送餐。望京社区居民王晓燕经营着豪庭商务酒店,一楼大堂在台风期间严重进水,她却坚持腾出楼上的空余房间,安置了10多户受灾家庭,连续3天免费提供食宿。在慈城中学安置点,工地项目负责人主动帮助镇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安置好在学校避灾点内的1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