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2件国宝故土展出

流失文物“回家”路途依然漫长

  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观众参观法国无偿归还我国的32件流失文物。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记者姜潇 戴盈 张玉洁)“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在中法两国政府代表及友好人士的见证下,流失海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品回归故里,并在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示。这是中法两国间首次通过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

  32件国宝顺利“回家”,也是我国对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通过考古分析、科技鉴定等建立完整的证据链,并通过多部门、跨国协作促成文物顺利回归,为今后流失文物返还工作提供好的经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位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秦公大墓惨遭盗掘,一批以金饰片、大型青铜礼器为代表的重要文物流失海外,散布于欧、美、日等国公私机构和个人手中。

  在1994年、199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清理发掘。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起,国家文物局组织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开展了以大堡子遗址为中心的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摸清了文物的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调查项目”,会同公安机关建立文物被盗流失的完整证据链,开展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适用法律及返还案例研究,向有关国家和机构明确我对被盗文物的主权立场,制定追索流失文物的工作方案,开启了10年之久的文物返还路。

  10年中,通过国家文物局和有关文博单位积极努力,在相关国家政府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促成一批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回到祖国的怀抱。

  2009年,美国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所藏6件秦国早期青铜器捐赠给中国;2011年,国内收藏家郭炎将自己境外征集的2件鸷鸟形金饰片、1组小型金饰片捐赠给国家。

  在得知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有大堡子山流失金器文物后,国家文物局随即组织专题调研,积极与法方协商文物返还事宜。最终于2015年,原藏法国吉美博物馆的32件金饰片全部回归祖国。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表示,此批文物回归,是中法两国政府和友好人士相互信任、通力合作的结果,更彰显了中法两个文化遗产大国勇于担当国际责任、共同推动文化遗产国际保护的坚定意愿。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归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大批文物散失在世界各地。”据王辉介绍,目前,已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线索的有81件,发现确认的国家有英国、比利时、日本等,还有很多在私人收藏家手里,文物回家的路依然漫长。

  励小捷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按照国际公约的相关原则精神,积极通过外交、法律等手段,争取促成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归。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