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防汛抗洪的基石

极端天气频发,我们如何更好应对?

    □本报记者 张伟方 项一嵚 

  通讯员  胡章

  2015年的夏天,“天有不测风云”的俗语被不断地印证:6月26日以来,江淮、太湖流域出现强降雨,20省遭遇暴雨洪水。

  7月上旬,整个浙江特别是沿海的宁波、舟山,遭受了梅雨期“早台风”的袭击。气势汹汹奔我省而来的超强台风“灿鸿”,给我市造成了27亿余元的损失。

  7月15日,我市进入台汛期。

  面对人类无法控制的极端天气,我们无法“避灾”,但可以做好各项防御措施和“减灾”准备,筑牢防汛抗洪的基石,尽最大可能把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多发重发:极端天气日益严峻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极端天气日益呈现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的特征。最近4年,宁波这个被赋予“海定波宁”寓意的城市,连续遭遇“海葵”“菲特”“凤凰”“灿鸿”台风的袭击。

  旱涝急转等以往罕见的“怪象”,如今见怪不怪,甚至在短期内反复出现。在“菲特”和“灿鸿”来临前夕,宁波一度为水库蓄水量低犯愁,采取了人工降雨等一系列防旱措施。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及多国气象局监测,目前厄尔尼诺现象正呈现持续加强的趋势,强度为20年来最大。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容纳的水分便增加7%,而区域性升温频率不同使大气更加不稳定。因此,极端天气不仅多发,其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也将日益凸显。

  应对“灿鸿”:三大变化令人欣慰

  宁波是全国遭遇台风最频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曾有一次死亡数千人的惨剧。但近4年,宁波在抗击“海葵”“凤凰”“灿鸿”中实现了零死亡。

  这反映出我市灾害防御机制逐渐完善、以人为本理念得到有力贯彻。

  市防指办常务副主任劳均灿介绍,在此次防御“灿鸿”中,我市出现三大可喜变化。

  第一,水利工程的防洪骨干作用日益凸显。在本次防台中,甬江流域水库拦洪2.2亿立方米,7日至13日沿江水闸累计排水4.6亿立方米,接近3个白溪水库的正常蓄水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宁波市区新建成的甬新、保丰、新泓口、铜盆铺四大应急泵站,累计排水4100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江东区、高新区、东部新城和海曙区的防涝压力。姚江大闸累计排水2.3亿立方米,说明三江清淤和整治起了良效。

  【下转第4版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