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论坛 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浦东,25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先行先试,在全社会营造了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首次举行的浦东“十大改革创新项目”评选,由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综合网友投票、专家评选等意见,最终由企业或居民代表为获奖者颁奖(7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改革成果,为何必须让服务对象来评价?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由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决定的。任何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改革,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政府效能、提升市场活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改革效果如何,改革是否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实惠,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就是干部群众,就是改革的服务对象。 改革成果,必须让服务对象来评价,还缘于改革的发言权并非掌握在改革者手里,而是掌握在广大干部群众手里。改革,意味着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是要革除一些陈规陋习。而哪些僵化的落后的传统做法需要摒弃?哪些影响发展的积习流弊需要革除?工作在一线的干部群众心里最清楚,自然,他们也最有智慧,最能提出好的解决办法。 改革成果,必须让服务对象来评价,对广大领导干部而言,更是一剂整治工作作风的强心针。听取干部群众对改革成果的评价过程,其实就是听取他们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及其领导工作作风评价的过程,就是鞭策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自觉深入基层的过程。诚如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所说:“当前经济领域有三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一是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很多做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二是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管理国有经济的方法不适合民营经济,管理中国企业的方法不适合外国投资者。三是在经济发展早期管用的方法,现在已经滞后于市场需求。”而瞄准这三方面的突出问题,何以不是浦东新区在深入一线听取服务对象对改革成果评价中逐渐形成的“实效观”,进而将采取有力举措予以改革突破的结果? 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必须来自于基层一线,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不能犯为改而改的毛病,改革者切忌自娱自乐。坚持问题导向,除了领导干部自己要走下去、深下去外,关键必须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让他们参与到改革中来,必须注意倾听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建议,必须听取他们对改革成果的评价。唯此,在更高起点、更广领域、更大空间内推进改革开放,也才有切实的保障。 改革,说到底,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必须吸引全社会参与,并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改革的热情。而改革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解决问题,最后也要让全社会一道来评价,尤其要让改革的服务对象和受益者来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浦东新区的做法是值得各地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