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间环节莫“掉链子”

江 风

  垃圾分类,道理人人懂,却面临“知易行难”的困局。如有的试点小区,居民发现,自己好不容易分清爽的垃圾,在清运环节被“一锅烩”收走,“我分类了,他却一车收,还有啥意思”。垃圾“分了又合”,使不少积极参与的居民“很受伤”,有的甚至退回了“老样子”。

  这与一些清运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有关,更多则是因为垃圾分类后的一系列处理设施、措施不配套、不到位。分设垃圾桶或要求居民对垃圾分类,只是垃圾分类的初始环节,完整的处理流程还需要规范的运输、专业的存储、科学的分解与处理,如环似链,缺一不可。但我们的垃圾运输车多是一个筐子,清运人员往往没办法分着收;为数不多的几个试点小区,普遍面临志愿者和监督员严重短缺的窘境。而这又与我们的制度不完善和投入不足密切相关。

  垃圾分类,初始环节与后续环节“两张皮”,“透支”居民的参与热情不说,也容易失去居民的信任。为让初始环节的居民不白分、乐于分,就得强化流程设计,使之系统化、精细化、法制化,还须加大投入,加快改进和完善硬件设施,实现“无缝链接”。   

  这方面,“广州经验”值得借鉴———该市成立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直接参与废弃物处理决策;出台政府规章,明确“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过程监管”各环节的工作内容、部门职责和法律责任;禁止已分类生活垃圾混运,否则违规的责任主体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垃圾分类,只有环环相扣,哪个环节都不“掉链子”,形成“责任圈”,才能起好步、做得实、走得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