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捉妖记》《大圣归来》两部电影不仅在创意、制作、营销等领域靠诚意打动了观众,更用国际电影流行表现手法,讲述了具有浓郁中国风、饱含向上向善正能量的故事,紧紧抓住了观众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审美要求,进而创下一个个票房纪录。 ■电影市场的“诚意之作” “诚意之作”。这是在整个7月电影票房狂飙突进的过程中,观众给予《捉妖记》和《大圣归来》的直接评价。这个简洁明了的评价的背后,是两部电影排片率长时间维持高位,实现华丽逆袭,进而成为众多上映影片中最耀眼两颗明珠。 《捉妖记》超越《泰囧》,创下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大圣归来》超越《功夫熊猫2》,成功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总冠军。前者把华语电影票房纪录进一步推高,让超越好莱坞大片不再遥远;后者直接把动画电影的纪录据为己有,把旗帜插上了动画电影的新高地。 “是时候让我们的猴子惊艳四方”“是时候让我们的神魔呼啸八荒”。这两部电影带给观众的观影体验是愉悦的,甚至带有明显的宣泄。以至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两部电影票房带有报复性色彩,代表了观众对当前流行的粉丝电影等类型片的不满。 无论是《捉妖记》浓郁的好莱坞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法,还是《大圣归来》“八年磨一剑”,光是“动态分镜”环节就耗时两年多,杂糅中、美、日动画制作特长,将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无疑是电影能够成功的基础性因素。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说,《捉妖记》《大圣归来》创下一系列纪录的背后,是国产电影作品质量的不断提升,电影作品的多样化形态正在形成。 ■全流程融入创新元素 业内普遍认为,《捉妖记》和《大圣归来》的成功,在于遵循传统电影表达手法的同时,整部电影各个角度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创新,这是其成功的最直接推动力。 《捉妖记》的魔幻色彩是开创性的,人与妖能够和谐共处,胡巴的形象更是前所未有。并不复杂但跌宕起伏的故事冲突,处处彰显出亲情、友情、爱情的纯真可贵。《大圣归来》创造了非同一般的超级英雄,家喻户晓的孙大圣长着一张长脸,失去了法力,内心迷茫无助,唐僧变成了前世的萌孩子“江流儿”。 从电影叙事模式,到人物形象设计,两部电影体现出新意,但是新意并不是荒诞,更不是离经叛道式的颠覆。“电影讲述了用爱和勇气找回梦想,这是全世界观众能理解的内核。”《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说。 电影运营方式上,这两部电影也极具新意,充分利用了现代传播渠道。《大圣归来》出品人路伟说:“如果是两年前,《大圣归来》不可能取得这个成绩。”路伟当初在“朋友圈”发起众筹,原定目标100万元,结果却带来了100多位投资人,筹到700万元。 现代传播渠道给影片带来口口相传的口碑,突破了传统影片宣传途径,产生了令人惊奇的效果,更是直接影响了影片的排片率。在排片率逆袭后,《大圣归来》各方对主动宣传影片、被称为“自来水”的网友充满敬意和感激。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认为,这一切对中国电影传统“产供销”体系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用现代电影工业手段讲述中国故事 如果说好莱坞大片极大满足了观众视觉审美需求,从而在商业电影上大获成功。那么《捉妖记》和《大圣归来》已经能够借助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表现手法,开始无限接近这一视觉效果。尤为可贵的是,这两部电影用充满中国风的故事内核,开始在心理审美上让观众感受到无限愉悦。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光《西游记》就有无限空间,成为众多影视作品题材库,很多演绎作品受到观众欢迎。这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为当下提供了很多可以转化为形象椽笔的宝贵资源。 文化IP(知识产权)是经过若干年积累,生根于所在国文化、价值观的一种符号,往往承载在某个固定形象中。而中国传统IP相当丰富,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等,都是历经千年、浸润中华文化基因和价值观的“超级IP”。“说到底,各国强势IP的传播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刘藩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已经成为极具世界影响力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且在致力建设电影产业大国和产业强国,此时的电影文化尊严和电影文化品格应引起广泛关注。商业电影必然要注重市场,但是“真正好电影是能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必须有向上的力量。”饶曙光说。 《大圣归来》影片投资方、横店影视总裁助理刘志江认为,《大圣归来》的成功证明了“积极向上”和“走市场”并不互相矛盾,运用现代电影工业手段,艺术化展现悠久浓厚的民族文化,对文化经典进行贴合当下生活的改编,坚持向上向善的故事内核,兼顾时代精神和市场需求,应成为业内的主动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