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岚 高温天,不少旅游景点人气变淡,而宁海桥头胡街道的双林村却成为都市一族避暑亲水游热点。这几年,双林村结合省农房改造示范村创建,使特色民宿经济再上台阶,率先走上了一条以房改村、以房美村、以房兴村的富民之路,今年全村经营收入有望突破1000万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约25000元。 双林村11号庭院的林恩军是村里较早开设农家乐的村民。原先夫妻俩一个在外包小工程,一个在外开服装店,但随着民宿生意越来越好,两人双双回家打理生意。前两年,大学毕业的儿子也选择回家开便利店和网上营销,一家子把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来我们这儿的,上海客人居多。现在正是暑期,我家10余个客房日日爆满。”林恩军说。 自2012年通过市住建委申报创建省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以来,双林村按改造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拆除旧房危房,保护修缮传统建筑,新建公共用房,使村庄更加整洁;护绿添绿,精心整治汶溪河道,为“天然氧吧”再添新景;还建成水上乐园、跨溪索桥、环山穿村登山健身步道等,提升村庄品质。 “一边是环境提升,一边是确立经营农村、经营农房的理念。”街道联村干部赵晓伊说,村里通过创新三大机制吸引村民进行农房改造发展民宿经济。首先,街道出台扶持政策,对按标准进行农房改造的村民,给予每间3000元奖励,县农办给予每户1:1配套补助;由村出面加强与上海旅游网合作,实施“统一管理、包底营销”,超额部分农户还能分成;再就是实行“校农对接”,吸收学校创作培训资源,打造“一居一品”,不断提升双林民宿品位。 其中,“一居一饰”活动,通过学生教师与各农家乐结对,引导村民利用废旧物品、乡土材料等装饰居所,仅用2000元每户的装修基金完成了上万平方米空间的品位再造。“一居一味”活动,推出标准化“十全食美”农家菜食谱,提升了农户的餐饮制作水平与特色。“一居一事”活动,则是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山水资源,推出做紫薯饼、摘猕猴桃等个性体验项目,使村庄民宿经济四季都有亮点。 从最初的破旧小村,到画里山村,农房改造推动双林村把潜在资源深度挖掘,使传统农村转型为有特色生态资源、可玩可食可住的休闲旅游新农村。“全村已有民宿32家,村里四分之一劳动力从事农家乐经营。”村书记林光成说,全村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民富村渐强,双林村已从曾经的贫困村成功转型为桥头胡街道较高收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