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0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我们的规则意识

  殷莲芬:日本的垃圾分类做得好,全民高度自觉的规则意识,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垃圾要分类,大人做起来更是一丝不苟,唯恐落下个“垃圾不分类”的坏名声。人人敬畏规则,就算无人监督,也会严格遵守。范奕齐:垃圾处理存在“邻避效应”:垃圾桶不要摆在我家楼下,有垃圾最好马上清理掉,垃圾车千万别从自家小区旁经过,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必须远离我的生活……但事实上,产生垃圾,每个人都有“贡献”,每个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卢文华:有些地方以为摆几个分类垃圾桶就万事大吉了,轻视甚至忽略事前教育和事中监管,有的“善后配套”不明确,老百姓不知道垃圾分类后去了何处、派啥用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凌义斌: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危机的必然选择,每个市民是垃圾分类的“责任人”。对于个人而言,垃圾分类是举手之劳,贵在坚持;对城市而言,没有所有人的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就不可能“功德圆满”。王宝华:每个社区有为数不少的公务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还有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加上居民代表、楼道组长,应该让他们在垃圾分类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专职清洁工和志愿者也有很大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提升垃圾分类的效果。

  司马童:“破烂王”能像蚂蚁搬家一般,源源不断地从垃圾里淘出“金子”,市民把家里的垃圾分分类再去处理掉,是不是也能补贴家用?深一点看,垃圾分类蔚然成风后,就能实现深度开发和利用,这样高效的“变废为宝”又会比“破烂王”高出不少。黄明朗:对其他城市垃圾分类的好办法,应采取“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取长补短,彼时彼地适用的东西,当时当地是否适用,要经过实地考察、试验,看看是否真有那么“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