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太久,只争朝夕

张登贵

  有调查显示,宁波的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占22%,塑料占16%,纸类占5%,橡胶类占5%,竹木类占6%,纺织类占7%,金属类占6%,其他为泥、砖、玻璃等(8月3日《宁波日报》)。可见,处理生活垃圾,首先要将它们分类,然后根据其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堆肥、焚烧、填埋和回收等处理。

  其实,我国的垃圾分类,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那时不光北京,其他城市甚至农村,也都会把牙膏皮、橘子皮、碎玻璃、旧电池等,分门别类送到废品站卖钱。我小时候就拿“鸡毛”兑过糖。可是,时间过了近一个甲子,垃圾分类反而倒退了。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坚持,二是配套工作没跟上。垃圾分类之后,还得分类运输、分类加工、分类利用。比如废铁要回收,得有能处理废铁的工厂;废塑料要回收,也得有再生塑料厂……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在垃圾分类的状况令人赞叹。这是他们20来年艰难历程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

  严厉的制度,是那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特点。像加拿大多伦多市规定,一户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上限为每周6袋。超过部分,垃圾收集车不负责运送,居民须自行送至中转站。未按规定处理垃圾的居民,将被处90美元罚款。

  全民参与方面,台湾做得最好。2006年起,台湾强制垃圾分类,除了政令宣传,许多宗教团体和民间单位也积极推动,例如开发废食用油做肥皂,成立二手衣、二手家具工厂等;学校教导学生回收纸类、瓶罐等;便利商店回收废电池。

  日本等国已在探索将垃圾减量化工作从消费环节前移到生产环节,使用易回收、处置和消纳的原材料,印刷品使用环保油墨,产品设计考虑便于回收时拆解等。

  但我们绝不能像他们那样再“积累”20年。情势已迫在眉睫,“垃圾围城”说不定就在明天,得急起直追。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不加以利用,是极大浪费,尤其是在中国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唯一的出路是,借鉴他们的经验,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民动员,全面配套,摒弃“作秀”陋习和单兵思维,尽量缩短这个过程。杭州市去年以来的实践,宁波市短短几个月的变化,都证明“只争朝夕”是可能的。

  (“说说垃圾分类那些事儿”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