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胡 章 祁书文 昨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姚江东排工程镇海段,只见3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为“南支线”上一段新挖河道的堤防彻石;几辆工程车来回奔驰,为堤防绿化加土。“为加快施工进度,高温天也没有停工。”施工队负责人说。 姚江东排工程是甬江流域内重要的防洪排涝工程,是为了引导慈江北部山区的洪水通过慈江,经镇海沿山大河从澥浦闸排入东海。如果说奉化江、姚江、甬江是宁波流域的“三大动脉”,那么姚江东排工程就像一条大“血管”。 市水利局有关专家说,这条“血管”西起江北区慈江大闸,东至镇海区澥浦闸,全长38.3公里,总投资10.8亿元。其中从慈江大闸经慈城、洪塘、庄桥至化子闸的江北段14.9公里,已建成通水。镇海段从化子闸至澥浦闸,全长23.4公里。该河段为整个“南支线”工程的最后一个标段,现已成型河道2.7公里,完成工程标段投资的75%,工程将在本月底实现“通水”,比原计划提前了4个月,届时姚江东排工程将全线贯通。 “姚江东排工程与镇海东排南线工程相结合,从三个方向将上游来水以及区域涝水汇入江海,几乎穿过了整个镇海区域,对全区排涝作用非常大。”镇海区水利部门负责人说。 据专家测算,姚江东排工程完工后,在暴雨期间通过澥浦闸可向东海排水3100万立方米。而西湖正常蓄水量为14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比两个西湖的水量还多。这将大大降低慈城北部片区、南部乍浦片区的受淹时间。 “血管”畅通人健康。姚江东排工程已初显神威,在2013年“菲特”、2014年“凤凰”及今年的“灿鸿”台风期间,缓解了余姚、江北、镇海以及姚江干流的防洪排涝压力。 全长28公里的鄞东南沿山干河是平原和城市排涝的另一条大“血管”。 上午10时,记者来到东钱湖原莫枝镇区,只见施工人员正在对新建桥梁的桥面铺沥青,有些工人在河道上砌石。这里是沿山干河东钱湖段的二期工程,一期16公里早已于2013年通水。 二期穿过莫枝老镇区,沿河需拆迁民宅300多户,涉及征收(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东钱湖镇拆迁办从2013年8月开始前期征收准备,2014年5月开始签约,90天的签约期限内共签约271户,签约率达90.03%。 在施工现场,鄞东南排涝工程负责人说,沿山干河是我市“北排”措施中一项重要工程,鄞东南三大骨干排水系统中的甬新河、小浃江已建成通水。沿山干河上承横溪水库下泄洪水,通过前塘河、长山江、环湖河、高钱河并纳东钱湖来水,入后塘河后北排,经界牌碶闸排入甬江,河道全长28.8公里,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概算总投资24.22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全线通水,二期工程各标段已完成60%以上,河道水下工程已完工并基本具备通水条件。 据专家测算,沿山干河可在一次设计暴雨期间通过界牌碶闸向甬江排水2600万立方米,将缩短鄞东南区域的江东区、鄞州新城区、东部新城,五乡、姜茅山地区受淹时间。 另据了解,北仑小浃江河道治理工程已在扫尾,其他各大平原的骨干排涝河道都在按计划施工。这些以城市和主要平原地区为重点的骨干排涝河道整治工程,与江河堤防工程、沿江闸泵工程以及配套工程一起,形成流域和主要平原的主干排涝体系,全市区域排涝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城市建成区排涝标准可达到20年一遇,其他平原地区排涝标准可提高到10年一遇以上。 同时,骨干河道整治完工后,也将提高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之成为城市的生态“血管”,营造出具有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成为宁波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