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嘉善泗洲公园内的抗日嘉善阻击战纪念碑。(杨静雅 摄) |
□本报记者 杨静雅 初夏的嘉善泗洲公园,满眼绿意葱茏,松柏蓊郁成林,10米长的抗日嘉善阻击战纪念碑静静站立。它记载着78年前那场持续七天七夜的惨烈血战…… 在嘉善县档案馆档案管理科副科长俞锋眼里,这场战争意义重大。1937年11月初,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11月5日,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其主力第18师团如猛兽般踏县过镇,直扑嘉善。其意图十分明显:占领嘉兴,截断苏嘉铁路,切断淞沪大军的后路,并进犯南京。 战略要地嘉善告急!中国军队第10集团军128师、109师等15570余名官兵被急调来阻击日军进犯。11月8日,嘉善阻击战打响。在沪杭铁路、杭善公路沿线不足1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近身白刃肉搏,往返拉锯冲杀,血战七天七夜,中国军队以落后装备和血肉之躯,在以飞机大炮疯狂进犯的敌人面前筑起一道血肉之墙。7天时间,日军只推进了11公里。这场战斗牵制了日军追击淞沪战场中国军队的兵力,粉碎了日军迅速切断苏嘉铁路的企图,延缓了日军沿太湖西岸包抄南京的速度。 这一战,敌我装备力量极其悬殊。128师武器装备是陈旧步枪,且弹药不足,用顾家齐师长的话来形容,“比道台衙门口的石狮子年龄还要大一点”;而日军第18师团配有飞机、重炮、机枪,掌握绝对火力优势,日军每天出动飞机几十架次低空扫射投弹,一天之内多达千枚。因此,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中国军队只得采取最为残酷的近战、白刃战和夜战,以血肉之躯阻击日军。 嘉善魏塘街道三里桥村,是91岁老人谢天佑生活的地方。78年前的那场血战,他记忆犹新。那一年,13岁的他在给地主家放牛,由于他日日放牛,熟悉地形,跑得快、会游泳,便被派去给军队送信。1937年11月14日,嘉善阻击战进入第七天,凌晨3时许日军发起全线猛攻。128师师长顾家齐接到了撤退命令,但无法联络到两个团,撤退的命令不及时传出去,大量的中国军人会伤亡。顾家齐写了张纸条,让谢天佑送出去。 谢天佑目睹了中国军人的勇敢。“虽然我们没有飞机大炮,枪也没有日本人的好,但是白刃战时拼起刀来,我们128师将士一点不输给他们。”谢天佑说,白刃战常在晚上进行,为了防止误杀战友,官兵在寒夜里以赤膊为记,遇到穿衣者便挥刀砍杀。 “部队里的湘西士兵尤其勇敢,白刃战时他们个个不怕死,杀得日军都惧怕三分……”谢天佑多次提及128师的湘西官兵。 嘉善血战七昼夜,中国军队阵亡3700余人,其中128师阵亡1595人。128师的前身为湘西竿军,其官兵多为湘西凤凰人。嘉善阻击战之后,湘西凤凰城内外,几乎家家悬挂白幡,哀祭阵亡子弟的忠魂。湘西人民没有忘记那些勇士,一年又一年,总有人千里迢迢来到嘉善,祭奠阵亡官兵。有心人还找到南星桥遗址,在残存的石墩上种上了万年青。 凤凰籍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多次来到嘉善凭吊凤凰的故人。他曾在《新民晚报》上发表《鸡连长纪事》一文,讲的是128师军中一只与将士亲如家人的大公鸡。2014年9月30日,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以黄永玉创作的《鸡连长纪事》和“鸡连长”漫画配图为原型的“鸡连长”雕塑,在位于嘉善泗洲公园内的抗日嘉善阻击战纪念碑前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