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节,活了沉淀的渔区文化

——写在第十八届中国(象山)开渔节前夕

  反映东海开渔壮观场景的摄影作品《万舸竞发》,刊登于法国GEO《地理》杂志。(何幼松 摄)

  □本报记者  王量迪

  象山记者站 俞 莉 陈光曙

  18年前,中国开渔节因休渔而诞生于象山,当时仅仅是一个区域性文化节庆活动。

  18年来,开渔节淋漓尽致地演绎着东海的渔文化、中国的渔文化;而今,中国开渔节已成为象山和宁波的一张金名片,成为在国内外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大节和旅游大节。

  18年间,中国开渔节先后荣获了“优秀民族节庆·最具创新价值节庆”等多个奖项,前年还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浙江省8个保留举办的节庆活动之一。其中,海洋论坛作为开渔节的主体活动之一,从一个地方性的专业论坛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的高端论坛。

  今年6月,一幅展示中国开渔节壮观出海场景的摄影作品,被法国GEO《地理》杂志以一个跨页的篇幅刊登,再次证明了中国开渔节的魅力。

  展示民俗

  感恩海洋的盛大庆典

  踩街、对歌、抬阁、挂鱼灯、舞龙灯、跑马灯……一系列古老的民间活动重新焕发出新鲜而持久的活力,一届届开渔节成了展示渔区民俗的盛大庆典。

  “文化是节庆的生命,开渔节正是由于根植于象山富有海洋特色的传统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开渔节活动的主角是渔民,广大群众在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中创造文化,是这一节庆活动内在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是这一节庆为社会认同的主要原因之一。”象山县主要领导表示。

  开渔节主体活动项目有祭海典礼、开船仪式、妈祖巡安等,着力展现的是象山丰富的渔文化内涵。其中,渔民群众参与的祭海活动,凸显祈求平安丰收、人海共荣的宏大主题;开船仪式港面千帆竞发、气势恢宏,充分表达了出海渔民的喜悦之情;妈祖巡安则在创新中不断扬弃,充分展示人神海和谐的渔区文化气息。

  开渔节的举办也促进了当地非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截至目前,象山县已拥有晒盐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项、省级10项、市级33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5人、市级31人,并拥有市级传承基地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神鸟”回归

  善待海洋的丰厚回报

  曾在韭山列岛出现又消失的中华凤头燕鸥,因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而被誉为“神话之鸟”。据鸟类学家2011年调查,这种鸟类全球数量不足50只,从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下转第4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