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是十八大以来明确倡导、多次阐述、自觉运用的思维方法,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理解、全面准确掌握、更好贯彻实践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 底线思维内含着精准确定事物边界的度量思维 底线思维基于事物的性质是由一定数量的度所决定这一原理,底线即处于下限的度。度是临界点、关节点、转折点,适度才能保持事物性质,过度就要改变事物性质。底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划清底线、守住底线、控制底线,就是一种度量思维。度量思维是当需要推动事物发生质的变化时,通过增量或减量、加力或减力,促成量变超越度的界限,产生新的事物、新的关系、新的方式;当需要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发生改变时,就要控制量的变化、维护度的边界,防止突破底线、遏制量变失控。底线思维就是界限清楚、守卫边界、不逾极限的行为方式。同时,底线思维承认自由空间、享有活动范围、允许变化幅度,从心所欲但不逾矩、收放自如尽在掌中。度量思维让人的活动有了边、有了底、有了顶,让事物的性质状态符合客观规律与人的目的。 底线思维内含着准确把握度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科学思维 底线思维的前提是确定边界、确定底线。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度的界限也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来看,“每一种质都有无限多的量的等级”(恩格斯),这就要求取其主要、取其需要。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性来看,“辩证的思维方法同样不承认什么僵硬和固定的界线”(恩格斯),事物的分界线是历史的,这就要求因时而定、因势而立。从不同主体的差异性来看,同一事物的度量掌握标准不同,这就要求尊重实际、实践检验。从事物度量的精确性来看,很多情况下界限也是一个区间,这就要求保留弹性、严守极限。这就告诉我们,坚持底线、坚守底线,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可动摇的;在确定底线的问题上,又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法律是底线,但法律本身也是一个调整修正的过程。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这就是客观地认识事物的界限,辩证地看待界限的变化,准确地确定现实的界限。 底线思维内含着防误求正避害趋利的价值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度是客观标准,也是价值标准,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阈值,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在事物的边界中,底线就是从对到错、从好到坏、从利到害的边界,是从可以接受到不能接受、从可以容忍到不能容忍、从可以平衡到不能平衡的边界。越过底线,不仅事物的性质会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对于主体也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效应。因此,底线思维建立在价值思维的基础上,着力防止落入错误的陷阱,尽力保证正确的方向;着力避免灾难性后果,尽力形成良性后果;着力预防损害,尽力维护利益。价值思维既讲是与非、也讲利与害,因此在底线问题上慎之又慎、严之又严,不后退、不妥协、不含糊。 底线思维内含着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创造思维 底线思维并不是消极守成、画地为牢,而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底线思维方式不仅是教人们不失足、不失策、不失守,而且是鼓励人们在保底的前提下,取得利益、权益、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实践的最佳效果。底线思维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思维,这种创造思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懂得事物的边界构成人的活动可能空间,但凭借有限的舞台,仍然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它懂得战争胜利不能有后方之忧,火箭腾飞不能有基座之患,经济增长不能有能源之短。欲成大事,先守底线。事实表明,底线思维能力越强,发展步伐就越稳,发展空间就越大,发展前景就越好,发展持续就越久。 底线思维内含着认识源于实践先于实践的预见思维 设定底线是为了防卫底线。底线思维并不是仅仅要知道底线是什么、底线在哪里,而是要把科学设定底线与有效防卫底线统一起来,围绕防卫底线做好筹划、付诸实施,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围绕防卫底线的工作做得越到位,底线就越巩固、越难突破。可以说,底线思维也是一种预见思维,不仅预见到突破底线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且预见到什么样的举措可以防患于未然。有了底线思维,就能够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预见思维是对现实世界多种可能性的反映,同时又能够在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之前,通过人的主动作为,堵住漏洞、消除隐患、防范恶果。 底线思维内含着掌握大势驾驭风险的全局思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法及其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底线事关大局、事关大势、事关大业,底线思维是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同样重要,并且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底线思维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迫切要求。当前,实现民族复兴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处于破除障碍的攻坚期,国家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的风险期,各种社会矛盾处于易发多发的凸显期,建设法治国家处于现代治理的转型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的底线更加凸显、敏感、多样、交织,这就更要运用好底线思维,规避多种风险,应对严峻挑战,化解复杂矛盾。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含着深刻的底线思维,是在用“两个实现”来保证民族复兴的稳步推进,用锐意改革、破除藩篱障碍来确保发展航船破浪前行,用长治久安的法治之道来夯实制度基础,用全党重整行装再出发来重塑政治生态、重振党心民心。 (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