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崔俐莎 霍小光 张晓松)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中国式养老”路在何方?带着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留守老人”“失独老人”养老难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记者近期采访了民政部主管老龄工作的副部长邹铭。 “老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要把应对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十三五’乃至更长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去。”邹铭说,“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问:目前,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个别健康老人通过批条子、走关系长期占用有限的床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这个问题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牵扯到公立养老机构的基本定位问题。现在看,公办养老机构存在一个总量不足的问题,出现了“一床难求”。我们要加大供给,但希望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来弥补,通过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让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政府更多地去投资。 农村试点“以地养老”? 问:这些年,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正通过探索“以地养老”以解决这个难题。对此,您怎么看? 答:通过开展土地流转支撑农村养老,我们觉得还是很好的,契合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来支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消费,回归了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本位”,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举措,值得研究和探讨。 在国家层面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 问:许多家庭在养老护理方面支付能力有限。为此,一些专家建议,尽快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一些地方也在试点。请问,在国家层面是否有类似规划? 答:现在有些地方在试点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我理解,这已不仅仅是保险,而是一个制度保障的概念,非常必要,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也在和相关部门共同认真研究国家层面推动这个制度出台的可行性。 从长远来看,国家建立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民政部从自身职责讲,有以下几方面工作需要推动:一是大力推动医养融合,在医疗机构进入养老机构的同时,尽快地与基本医疗保险进行衔接。二是继续指导和支持地方出台针对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补贴制度,直接为老年人护理提供一些福利补贴。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订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 “中国式养老”什么样? 问:目前,中国人的养老需求和养老观念正出现多元化趋势。那么,在您心目中,未来适合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式养老”模式是什么样的? 答: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确实很难,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因为我们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所以你所说的“中国式养老”模式,我理解,就是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老龄化形势,同时又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契合我们传统文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制度层面上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要把积极应对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十三五”乃至“十四五”“十五五”规划纲要中去。 “十二五”规则纲要提出了“中国式养老”的一个基本格局———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是支撑。“十三五”时期,我们将更加重视居家和社区,并列为下一步政策投放的重点。要出台一些引导型、枢纽型的政策,让大家能够在居家和社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