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惠贞书院的“科技新苗”在做实验。(徐文杰 摄) |
本报讯(记者陈敏)测量VC含量、叶绿素流失对照、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来自惠贞书院的四名高一学生埋头于一大堆瓶瓶罐罐中,各自做着实验。这是记者近日在市农科院实验室里看到的一幕。 中学生怎么跑到农科院参与科研活动?据了解,为进一步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市科协与市教育局联合启动了“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农科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5家单位提供了29个导师课题,17位导师与23所试点高中结对确立了合作培养关系。今年5月,150名高一年级的优秀生正式拜师,成为首批“科技新苗”。按培养计划,各承办高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导师将结对建立合作培养团队,在各承办高中设立导师工作室,定期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或研究。 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凌建刚是结对惠贞书院“科技新苗”的导师。暑假一开始,凌建刚就给惠贞书院的6名“科技新苗”布置了作业———参与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南时令蔬菜农社对接关键技术研究”。学生娃也能参与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这一消息让6名“科技新苗”激动不已。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研究员”们开始了解蔬菜水果的保鲜技术,抽取样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还到农业基地进行现场实验。让凌建刚感到满意的是,这几名小“研究员”现在不仅能按时完成各种实验任务,还会主动请教老师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其中一名同学还立志要报考浙江大学农学院。 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刘奇源认为,宁波在中学生中培养“科技新苗”,开展个性化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探索创新,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为未来储备科技创新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