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陈刚在看望宁波抗战老兵。 (小夕 摄) |
本报记者朱和风 初见陈刚是在奉化籍抗战老兵徐大成的病榻前。当时,他耐心地给92岁的徐大成做心理疏导,叮嘱他安心治病,宁波许多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会帮忙解决他的医疗费。 一个70后缘何投身到关爱桑榆暮景的抗战老兵队伍中呢?而且几年中出资50多万元,给抗战老兵送这送那、求医购药。前年,他还聘请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方军,为宁波的抗战老兵著书立说,让后辈了解宁波曾经走出过一群抗日先锋战士。 初衷 寻找宁波抗战老兵 陈刚高个,光头,戴近视眼镜,既时尚又儒雅,现在的社会身份是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团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当年因为工厂倒闭,面临失业的他走上了创业路,最终成为一个外贸商人。 事业成功后,他以资助一些寒门学子为乐事,先后和多个失怙失恃的孩子结对,还带着女儿去看望那些贫困孩子,让她懂得爱、懂得关心他人。那时,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有一次上网时,陈刚看到了一些关于抗战老兵的文章,但他总觉得这些已是历史,没有多加关注。直到2011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当他坐在暖洋洋的沙发里看央视新闻时,有关湖南、湖北抗战老兵的一组组镜头,震撼了他,方才知道那些抗战老兵生活在自己的身边。 从此,陈刚对“关爱老兵网”这个网站格外留意,还通过这个网站,捐款给那些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并投入到寻找抗战老兵的活动中。 关爱 让老兵体面地活着 2012年初,陈刚和五六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获得了一份健在的黄埔军校毕业的宁波抗战老兵名单。 不久,陈刚与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组建了“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团”,寻找宁波的抗战老兵。有一次,陈刚和志愿者在阅读《钱江晚报》时,读到飞虎队成员吴其轺之子吴缘的一篇文章,其中文中涉及宁波抗战老兵罗正达和柴行江等人。陈刚就以此为线索,带着志愿者分头寻找他们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深秋,陈刚等志愿者带着礼物、慰问金出现在慈溪观海卫独居老人罗正达面前时,老人无语凝噎,久久才结结巴巴地说:“想不到还有人关心我!”接着,陈刚等志愿者又在慈溪的掌起镇找到了年近百岁的老兵柴行江。 去年,抗战老兵柴行江安详地走了,而97岁的老兵罗正达,如今入住了慈溪杜湖边的一家敬老院。逢年过节,陈刚和志愿者会去看他。 心愿 给老兵著书立传 抗战老兵大多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犹如即将凋零的树叶。为此,陈刚对个别志愿者过度消费老人的荣誉而感到难过。他告诉记者,个别志愿者带着一袋米、一桶油赶到老兵家中,不管老人同意不同意,就拉起来拍照,拍完照一溜烟地走了。还有一些志愿者慰问老兵时说:“爷爷你应该入住五星级式的养老院。”老兵信以为真,但最终失望。 陈刚说:“关爱老兵应该实实在在,答应的事,就要做到!”今年93岁的抗战老兵祝仁波因年事已高,经常露出在有生之年过个像模像样的生日念头。6月9日,陈刚和志愿者一起,带着蛋糕来到宁海西店,给老人烧了爱吃的菜,六七个志愿者围着老人祝他生日快乐,给他拍照留念,喜得老人咧嘴大笑。 陈刚对记者说,真正让他关爱老兵的原因是老兵们不畏艰辛和乐天知命的思想境界。前年,陈刚冒出了一个念头:为老兵著书立传。他和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方军一起,历时半年采访了健在的宁波抗战老兵,撰写了30万字的报告文学。去年10月,一部反映宁波抗战老兵的书《最后的尊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人都会老去,而抗战老兵是在民族危难之际毁家纾难上前线打鬼子的,我们尊敬他们,是为了不忘我们的屈辱历史!”采访结束时,陈刚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