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港城人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档案焕发光彩 让历史更加清晰

宁波档案人“为国守史”警示未来

  □本报记者 王佳 实习生 韦小宇

  静躺在档案馆里的红色档案,是一个解读抗战历史的独特窗口。宁波档案人对“抗战档案”秉持着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的原则。近年来,共征集、挖掘出抗战档案上百件,为500多批次查询抗战史料的各界人士提供服务。

  启封历史,警示未来。今天,就让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样一群默默“俯首”故纸堆的“为国守史”人。

  多年联系

  迎来抗日英雄“回归”

  周训典,一名抗日空战英雄,他的传奇一生在宁波家喻户晓。不过在10多年前,这位宁波籍的英雄并不为众人所知。

  2004年,宁波市档案馆档案管理处的林爱在整理旧时档案时,发现了刊载在1946年2月21日《宁波日报》第3版的一篇报道“宁波空军英雄周训典”。“这是宁波人的骄傲,不应被一直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林爱将这个线索提供给了媒体,周训典的故事得到了报道。

  报道刊出后第三天,周训典的儿子周维平看到此文,主动与林爱取得了联系。市档案馆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缘,应该为周训典建立人物档案,为宁波这座英雄城市留下一个记忆。

  林爱和同事先行拜访了周训典的妹妹,听到了一段尘封已久的抗日传奇,收集到了首批照片档案。之后,频频与周维平联络,指导他向亲朋好友收集相关材料。在拿到周训典的简历后,林爱又联络了周训典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工作过的几个单位。

  被宁波档案人的真诚所打动,周维平多次将收集到的父亲生前遗物捐赠给宁波市档案馆。周训典的手写自传、家信、1953年的立功证书、生前照片、用他击落的日机残骸所制的飞机模型照片……目前完好地保存在市档案馆。

  故事仍在延续,在一次日常联络中,周家后人透露出一个想法:想复制一份周训典的家信和手写自传。市档案馆按照原件,做了一套仿真件。档案管理处处长毛凌翔说,这是他们的一点心意,也是对英雄后人的一点慰藉。

  多次寻访

  找到珍贵红色档案

  2013年,慈溪市档案馆老档案人王云鹤在编写“慈溪档案志”、翻阅馆藏档案时,发现了一张移交存根,存根上记载着1954年慈溪档案馆移交给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100多件革命历史档案,包括600多件文献和500多件实物。

  “如果能找回它们,70年前发生在慈溪这片土地上的抗战记忆,又多了鲜活的印证。”档案管理科的徐建华和同事数次奔赴杭州,最终在浙江省档案馆找到了600多件档案文献。经过沟通,慈溪档案馆分批制作了这批档案的仿真件,其中就有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费德昭的手稿、信件,抗战时期三北地委书记王仲良的讲话等珍贵史料。

  2014年抗战胜利纪念日来临前夕,江东区档案馆广泛向社会征集有意义的史料,在大量走访过程中,获悉华光城居民刘纯一老人收藏有《日本向同盟国投降之降书复本》。经数次上门拜访,老人终于同意将文件复本寄存在江东区档案馆。

  和这份珍贵的抗战档案一起完好地保存在馆内的,还有当年从日军仓库缴获的军用毛毯、抗日战争时期算账用的算盘……

  多种方式

  激起共鸣和“涟漪”

  今年6月,宁波市档案馆档案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馆藏中挖掘出了“救亡日报”“抗日负伤荣誉证”“童子军荣誉奖状”等众多抗战史料。“史料记载的抗战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晓。”档案管理处李建明和同事着手书写,有的刊发在网上,有的联系媒体记者采写。

  一则介绍馆藏《抗日救国歌曲集》的消息,激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一位外地的抗战老兵辗转找到我们,希望送一份复制件给他,说其中的很多歌曲勾起了他的回忆。”李建明说。

  今年的慈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上,一块讲述10位抗日时期奔赴延安的慈溪籍革命先辈的版块吸引了众人关注。为了丰富10位先辈的生平介绍,慈溪档案人想了不少法子,与当地媒体合作,“知情人看到后,主动与我们联系。”徐建华说,其中,1941年就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部作战参谋的胡海晓的外甥施建新,提供了他搜集到的舅舅的生平经历和照片。

  档案记录历史,历史启示后人。“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档案,让档案更好地‘发声’,就是我们的使命。”宁波档案人的回答掷地有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