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1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路之行

王国安

  【思想散墨】

  与丝绸之路一样,唐诗之路古已有之。它是唐代的一条诗歌走廊,起自杭绍平原,由镜湖南下曹娥江,沿江至新昌剡溪、沃江、天姥山,然后是天台山。天姥山和天台山是这条诗歌走廊的目的地。20世纪90年代,当新昌学者竺岳兵提出唐诗之路这个观点后,学术界很快就认同。因为经竺岳兵考证,在全唐诗2000多个诗人中,就有400多个诗人曾经到过这条诗歌走廊唱和,写下了1500多首诗篇。

  在400多个诗人中,有李白、杜甫、卢照邻、骆宾王、贺知章、元稹、崔颢、王维、贾岛和杜牧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诗人和诗篇当属李白和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诗歌如行云流水,想象奇特,善于幻想、夸张,浪漫色彩浓厚,这种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首诗中,他凭借想象的翅膀,在梦幻中游历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仙世界。从此,天姥山的烟雨、海日、清猿、天鸡、龙吟、熊咆、云裙、霞衣等景天下闻名,令人向往。

  其实,李白虽然写的是梦幻中的神仙世界,但他梦醒后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原来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因道士诗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李隆基召到京城长安供奉翰林,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可以实现政治上的理想。可是,没想到皇帝召他不过是希望他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他感到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又不愿与朝中小人同流合污。于是,他就在翰林院借酒浇愁。有一天,唐玄宗在莲花池船上游玩,召他上船写诗,但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宝三年(744),李白离开长安,开始寻仙和纵情山水,寄托精神自由。《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天宝四年(745)李白远离长安官场南下吴越时所作,因此,诗的结句才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是因为全诗主要写的是梦游天姥山,这个结句却往往被读者忽略了。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从天台调到宁波工作,坐汽车要经过会墅岭。会墅岭为天姥山北道口险厄之处,古为鸟道,现为险厄的盘山公路。汽车在公路上盘旋,犹如在天梯上爬行。车到岭上往下俯瞰,手心常常捏着一把汗。夏季岭上气候凉爽,冬季积雪,雪后结冰。过会墅岭5公里,就会看到天姥山,但远眺天姥山云雾缭绕,不知其详。不知1000多年前,诗仙李白是从哪里梦游天姥山?或许天姥山只是作者的一种艺术想象或艺术夸张。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同屈原的《离骚》一样,天马行空,来去无踪,无法考证。屈原被楚怀王疏远后写《离骚》,诗中写到的云霓、风神、雷师、日月、凤鸟,我们到哪里去考证呢?

  2015年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到天台祭祖,然后从天台山到新昌天姥山旅游,我终于登上了天姥山。

  天姥山是一座仙山,传说中仙人王母曾在此居住。因此,天姥山的得名来自于“王母”。“姥”,母也。早在唐代之前,天姥山已是文化名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的诗把天姥山推向高峰,使天姥山成为文人神往的圣地。

  我们到新昌那天,天色空明,云淡风轻。从新昌大佛寺出发,经孺岙镇黄泥丘村进入天姥山。开始时为小道,路过几个小山村后走新建的盘山公路。一路上看不到车,偶尔有三三两两的驴友在半路歇脚,等待搭车。天姥山并不高峻,车行不到半小时,即达山顶平台。平台为一块篮球场大小的黄泥地,可供一些驴友搭帐篷露宿。平台背面为天姥山主峰,林木蓊郁,鸟雀栖集,鸣声上下。山前有几间简陋的平房,房中主人是一个朴实的山人。当我与他交谈时,他非常热情。他说姓张,今年66岁,是新昌林业局派来的管理员。虽然他不知李白是谁,也不知什么是唐诗之路,但他熟悉周边的地形山脉。比如天姥山高1000米,天台山的主峰华顶比天姥山还要高100米。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点天台山的位置。顺着他的指点,我看到了东南方向的天台山,山色空蒙,群峰连绵,主峰华顶如在眼前,与天姥山不相上下。

  天台山也是一座仙山。《十道志》所谓顶对三辰,或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据《台州府志》记载:天台山,在天台县北三里。自神迹石起,至华顶峰皆是,为一邑诸山之总称。天台山国清寺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它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源地,又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石梁飞瀑、赤城丹霞、华顶山云锦杜鹃、国清讲寺等场景,都是唐代诗人描写的题材。李白好道信仙,两次来到天台,在天台山漫游。开元15年(727),李白经剡溪登上天台山主峰华顶,俯瞰溟渤(渤海),写下了《天台晓望》一诗。诗曰:“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华顶、赤城为天台县著名景点。华顶是天台县主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可观日出,东望大海;赤城为赤城山,石色皆赤,状似云霞,是天台县南门的标志。李白游了天台山后,似乎“观奇迹足倪,好道心不歇”,于是后来又一次来到天台山。

  唐诗中描写天台山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孟浩然的《舟中晓望》:“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白居易的《缭绫》和《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等等。如今,唐诗中写到的华顶、赤城、石桥、飞瀑等场景,依然还留在天台山,成为唐诗之路的文化遗存。

  千百年来,唐诗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无论是杜甫的现实主义还是李白的浪漫主义,都代表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今天,诗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过许多人依然还在读诗和写诗,谈论诗歌,行走唐诗之路。我的小外孙三岁,已经能背几首唐诗,虽然他不知道诗是什么,为什么要读诗和写诗、行走唐诗之路,我们也解释不清。其实,这也无须解释,因为读诗和写诗,是人对美好的一种向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