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采姣:追寻没骨画纯艺之境

  李采姣在创作中。

  本报记者 陈 青

    作为第二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这些天,九位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和四位宁波艺术家共同参加了“画宁波”活动,宁波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采姣也是其中之一。

  李采姣师从著名画家何水法,是在读花鸟画博士,新作《云蒸霞蔚》刚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南田风韵”第二届恽南田全国花鸟画作品展获得优秀奖(最高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宝林称李采姣的作品“清新绽放、似澹实美,画出了‘以小见大’的大格局、大境界”。

  15年服装设计师回归绘画纯艺

  李采姣7岁开始学习书法,少年时期就获得过全国性大奖,15岁开始习花鸟,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获美术学硕士学位。2013年在“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中国花鸟画写生创作班”进修,当年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成为何水法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后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生,继续攻读中国花鸟画专业。

  “其实,从1998年到2013年,我整整做了15年的服装设计。”李采姣曾在2004年的宁波国际服装节期间举办了“浪漫之约”个人专场发布会,这场以中国元素惊艳的婚纱礼服秀广受好评。“这些年从艺术、文学、设计、绘画这条路走来,好多人称我为成功的跨界人士。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学艺术的一定要懂得文学、历史、哲学等等。绘画是对文化的一种理解和修养,真正的大家最后一定是落到文化上的。”

  李采姣说,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精力做非常有意义的事。“从2013年开始,我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因为对我而言,做个纯粹的画家,更好!”

  希望在没骨画领域有突破

  博士学位攻读中国花鸟画的,全国不超过10个人。已经成为教学骨干的李采姣为什么把艺术之路迈向没骨?

  “没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在三国时期已经出现,真正发展是在五代的徐崇嗣,清代恽寿平把它推到了新高度。后来海派的谢稚柳、陆抑非等也有涉及,但真正的没骨大家也没有。”2013年,李采姣把没骨作为博士课题来研究,“查阅了从五代到唐宋元明清太多绘画资料,寻寻觅觅中没骨为我的艺术之路开启了另一扇门。”也正是在这一年,画写意的李采姣在和导师交流后转移了艺术创作的重点,“我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最终选择了没骨。” 

  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

  李采姣的创作心得是:“作画者既要有扎实的造型能力,还要娴熟于色、水、墨。水分控制恰到好处非常重要,水过多则形状没有了,水少了没有润泽的感觉,没有生气和活力。没骨里还有白粉,要调得像牛奶一样,厚了、薄了完全两样。没骨讲究通透,浓淡枯湿要一笔成型,它对造型、色彩、笔墨的要求达到了顶峰。”

  以没骨追寻中国画的精神

  李采姣的没骨画主打花卉,也画鸟、画石头。“画没骨首先要吃透中国传统文化,在色彩上则可以吸收西方印象派的东西。我去了欧洲等20多个国家,看风土人情看自然风貌,在看到印象派的作品时,我能感觉到和它们有心灵相通的东西,艺术最后还是要落到‘意’上,即中国人说的写意精神。”

  李采姣的作品《花开自传春消息》《香气过湖来》《秋实》《繁绮》等,扑面而来的大自然的清新之气,得到众多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的赞赏,这些来自于她如醉如痴般狂热的学习精神。“我的创作大都在夜深人静时进行,9点半以后来到画室,画到次日凌晨2点,早上有课的时候6点起床,这样已经坚持了20多年。”

  在抱华楼进修的那一年里,“每次来杭州都会带来大量习作让我评点。有几次她当晚赶回宁波,细细体会、有所感悟后,又通宵达旦地重新创作。第二天一早拿着尚未干透的画作坐上早班的火车赶到杭州,让我评析。”李采姣对艺术的执着与刻苦学习精神,给导师何水法留下了深刻印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