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在上电钢琴课。 |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宁波老年大学迎来了她30岁的生日。 30年,记载着宁波老年大学创业开拓、创新发展的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30年来,该校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首批敬老文明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省首批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优胜老年大学、市级文明单位、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30年来,宁波老年大学在发展中,把办学宗旨、教学理念、文化内涵、目标指向和学员的学习坐标、价值追求、精神向往、情感寄托相融合,提炼凝结成了挂在校门里的七个鲜艳大字———跨进校门就年轻。 校史记载着光荣和关怀 1985年9月,我市创办了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宁波分校。1987年9月16日,市委正式批准其更名为宁波老年大学,从此,宁波老年大学纳入了党委和政府管理的轨道。 从1985年借用市政协礼堂及教育学院教室,到1987年9月在镇明巷老干部局大院内挂牌,到1998年2月迁至迎凤街125号,再到2008年1月迁入广济街56号,宁波老年大学校园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现在位于广济街56号的校园建筑面积13245平方米,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设施齐全,设备先进。 我市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老年大学的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置彰显办学宗旨 建校以来,宁波老年大学始终关注、研究、优化、创新课程设置,并在实践中切实推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创新。经过30年的发展,截至2014学年,该校已有8个系、252个教学班,1万多名学员,82个专业,111门课程。 该校在课程方向上坚持以老年学员为本,以培养现代老人为目标,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与实践需求相衔接,以适应老年人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课程结构上坚持广泛性、多样性、层次性、实用性、变动性的原则,让老年学员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常学常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群体的多样需求。 在课程内容上坚持“休闲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相融合的原则,以满足老年学员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提升现代文明素养的需求。 在课程特色上坚持宁波地方特色,课程设置不但有文化知识、现代科学技能、养生保健、书画艺术等课程,还开设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国史、地方戏曲等课程,让学员在学习中感受地方文化魅力,使老年大学教育更具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学管理体现创新意识 宁波老年大学始终坚持以科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以创新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以与时俱进的教学质量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学员的肯定。 该校重视大纲和教学计划,对新开设科目和原教学内容、计划有较大调整的课程,重新进行多次编制或者修改大纲,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方法,能够及时得以提炼、规范、推广。同时加强教材建设,在选用教材时,坚持统编与自编并举、系统性和独立性兼顾的原则,制订了《加强教材使用和管理的暂行办法》。目前全校共使用教材(讲义)119种,93.4%的班级有了相对固定的教材,自编教材已达31种,占到总教材的30%左右。 该校规范招生和学籍管理,制订了《关于完善招生办法的若干意见》,同时,启用计算机报名管理系统,并应用于限科报名以及控制多科报名、重复就读、冒充报名等方面,避免了人工操作中容易发生的差错。 该校建立了分系管理制度,逐步将校、班二级管理体制调整为校、系、班三级管理体制,使学校教学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更加到位。同时,该校开展品牌班和特色专业创建活动,先后评出了摄影、烹调、快乐钢琴、书法四个特色专业和越剧表演、拉丁舞专修两个品牌班。 该校加强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每个学期期中通过随堂听课、召开班长和学员代表座谈会、教学满意度测评、教学情况分析会等环节,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教师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力量 在队伍建设中,宁波老年大学紧紧抓好领导班子、工作人员和教师这三支队伍,凝聚力量,共同发力,使已逾万人的宁波老年大学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该校坚持不懈抓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要求领导班子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崇高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意识”。由在任的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宁波老年大学校长,再配4名副校长。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制,日常工作由常务副校长负责,配以日常的工作班子。校务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宣传部、市编委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18个单位的领导组成,每年召开一次校务委员会会议。 该校坚持不懈抓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真心的敬业精神、真诚的服务精神、真挚的敬老精神”。学校现有工作人员31名,其中退休返聘人员19名。面对学校11000余名学员,必然要求工作人员队伍精干、高效。对聘用人员,学校按照招聘的程序和要求,严格把关,精心挑选,签订合同,依法使用。对招聘和返聘的工作人员,根据各自的能力、特长,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尽可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转变文风,转变作风。 该校坚持不懈抓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崇德精业、敬老爱老、乐教善导、为人师表”。学校现有139名教师。为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学校先后制订了《宁波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了教学的考评方法,并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师资人才库;建立筛选、录用、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考核、评选、奖惩机制;建立培训、交流机制。 校园文化展示学员风采 经过几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宁波老年大学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012年被授予“全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这里,构建起了多元化的文化阵地。报告厅、展示厅、宣传窗、文化长廊等文化基础设施,每年展出学员作品近2000幅,常年展挂80多幅,“月湖金秋”讲坛至今已举办64讲。《宁波老年大学》校报已发行46期,每期发行1万多份,并于2008年获得全国老年大学先进校报(刊)荣誉称号,是老年大学的舆论导向和文化名片,受到学员的热捧和喜爱。校园网站开辟了校园信息、教学园地、各系风采等十一个栏目,注册学员已累计超过千人。 这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结合重大节庆,学校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读书节等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展示老年教育成果。2009年以来,该校先后开展了“我与老年大学同进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共创教育新业绩”等主题活动,每年参加市内外各种展览数十次,充分展示老年教育成果,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这里,志愿服务蔚然成风。2008年成立的宁波老年大学志愿服务总队,队伍人数有2000多人,6年来,已有1万多人次参与了服务活动。宁波老年大学志愿服务总队多次获得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这里,社团建设如火如荼,成立了摄影、绘画、书法、文学、戏曲、器乐等12个社团组织,有学员660多人,汇集了老年学员中的一批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优秀人才,是活跃在我市文化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理论研究引领实践发展 宁波老年大学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切实把理论研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2002年该校成立了理论研究室,配备了专职干部,聘请了16名专家学者,作为老年教育的特邀研究员。先后围绕规范化建设、教育质量管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暨经验交流会。编撰了《探索·思考·研究》七集336篇,《宁波老年教育研究文集》三卷210篇。有64篇论文在《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或在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创办了综合性期刊《宁波老年教育》,已发行10期,为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的探索和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 (记者 杨静雅 通讯员 刘雯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