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敏 尽管新学期才开学,但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部长、就业处处长王敏敏已经开始着手调查了解2016届毕业生中的贫困生情况。“对贫困生的就业,我们要提前介入。”王敏敏告诉记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贫困生就业尤其显得困难。 贫困生未就业的比例高 “徐老师,我已开始上班,一切都好,请放心。”接到学生小赵的电话,徐浩炯不由长吁了一口气。徐老师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士专业2015届班主任,班上有好几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过程中碰到困难不少。直到临近毕业,还有8个经济困难学生没能落实工作,小赵即是其中一个。大学一毕业,小赵接连参加几次招聘考试,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所幸学校出面,帮助联系了宁波市区的一家民营医院,还专门到学校补组织了一次招聘考试,小赵终于如愿找到了就业岗位。让徐老师高兴的是,班上另外7名经济困难生也都一并被录用。 大学生就业不容易,贫困大学生就业尤其不容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现象在各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2015届毕业生中共有贫困生333人,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6.53%。今年7月底,学校对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结果发现,仍有120多人暂未落实工作,其中贫困生占了三成多。 贫困生求职面临三大难题 贫困生求职缘何特别难?除了就业总体形势严峻外,贫困生主要还面临三大难题。 综合素质发展不全面,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王敏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由于家庭背景和传统教育经历的不同,贫困生在入学时的知识面、计算机应用及英语水平、文艺特长等综合素质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相当差距。入学后,由于经济和心理等因素影响,一些贫困生很少参加其他集体活动,更因为缺乏锻炼造成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还有一些贫困生忙于做家教、打工甚至身兼数职,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差。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直接导致贫困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错位,找工作陷入两难境地。巨大的城乡差异使许多贫困生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工作。很多贫困生宁愿在城市里“漂”,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去。不少贫困生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由于家庭背景和经济压力,他们出人头地的愿望更为迫切,不少贫困生刚毕业就把目标定在薪水较高的岗位。薪水高的岗位竞争十分激烈,贫困毕业生争取到这种岗位的机遇也就很有限。 求职成本难以承受。宁波大学法学院一位老师说: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制作精美的简历,需要多次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需要奔波于各地的现场招聘会等。而参加这些招聘活动的路费、食宿费、资料费、服装费等成本少则千元,多则上万,这就迫使多数贫困生不得不放弃那些就业成本过高的选择机会。 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 如何确保寒门学子顺利就业?宁波大学法学院党支部书记方晓春认为,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大力拓展用人空间,为贫困生创造就业岗位,与此同时,高校不仅要为贫困生搭建就业平台,还要努力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宁波各高校已纷纷行动。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贫困生发放求职补贴,每个学生补贴300元。宁波工程学院每年针对贫困生的求职补贴就有26万元。 为确保贫困生100%就业,各高校建立“困难学生帮扶档案”,将贫困生列为就业重点推荐对象,在就业指导、心理辅导、推荐适合的岗位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服务。有的由学院牵头,向用人单位推荐困难学生,负责就业的老师对贫困生开展“一对一”帮扶;配备资深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咨询;优先推荐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优先组织参加就业招聘会,提供全程就业指导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