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发现中国》 主编 邱立波 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期 2015年6月 读者初看题目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本纪实类的书,就像现在热播的《荒野求生》等节目一样,有冒险刺激、神秘诡谲、风云变幻等。但护封上的“世界观察”“专题研究”“名作译介”三个板块却明确告诉我们,这绝对不是什么趣味性读本,该书隶属“大观”辑刊,是介于专业的学术刊物和通俗的大众出版物之间的思想性丛书。 书中三个板块层层递进,各有关联。“世界观察”中收录了几篇有关非洲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通过对非洲各个国家的经济现状、非洲的历史、非洲与中国的合作等多侧面来探讨非洲这块神奇广袤的土地,致力于让读者们意识到非洲对于中国的巨大价值;“专题研究”把视角从非洲延伸到整个世界的范畴,从历史的角度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霸权、均势及其挑战形势下的英国和美国,以及同时期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超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关注世界格局形势的风云骤变,关注非洲和中国在当时的局势中扮演什么角色;“名作译介”展示的是关于洛克自然法思想的演进等论文,把整本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从而反观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国之历史哲学,思考中国的世界责任与历史责任。 非洲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块既“远”且“近”,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中国与非洲,20世纪80年代前在国际反殖反霸运动中是同一战壕并肩作战的战友,到80年代后若即若离,进入21世纪后,又因为经济利益而走近。中国开始意识到了非洲对自己的巨大价值,非洲的经济发展与中国崛起可谓息息相关。但目前这种“近”的关系,只是一种表面的“近”,尚不是最好的状态。本书聚焦于非洲与中国在各自的历史过程中所逐渐呈现出的耦合关系,希望双方最终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近”。(推荐书友:朱华丽) 《无上光荣》 作者 张正隆 出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 日期 2015年9月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反法西斯抗战持续14年,确切时间应该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而江桥抗战被史界公认为“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马占山也因此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 由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无上光荣———战!东北》一书,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墨全面记述了马占山江桥抗战的始末,集中展现了1931年至1932年东北抗战的全过程。全书分为九个部分,通过叙述史实和分析评论,让读者对那段历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历时半月的战争异常惨烈,马占山部队在一无外援、二无后续供给的情况下,誓死捍卫江桥、三间房两道屏障。他们英勇作战、意志坚定、机动灵活,指挥官更是身先士卒,奋战在前沿阵地鼓舞士气。在这部报告文学中,我们还认识了大忠大义的谢珂、苏炳文等爱国将领,他们的事迹为那段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书让我们重温那段屈辱历史的同时,不断地反思回味,当今中国不崇尚以武力解决国家间争端,做和平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但对于主权和领土安全问题也绝不妥协退让。相信国家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是最好的国防保障,愿世界和平人民安康。(推荐书友:朱延嵩) 《米》 作者 苏 童 出版 作家出版社 日期 2013年8月 当年看《妻妾成群》,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得神魂颠倒。苏童为读者、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特殊的让人惊诧的世界,让读者和观众为那种怪诞的存在叹息,为其中悲剧性人物的命运揪心。 《米》是作者第一部长篇,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最初两年。《米》的故事起因于一场水灾,水灾让枫杨树所有的稻田成了一片汪洋,主人公五龙逃亡至城市,在米店落脚。作者对极度饥饿的描写、对各色人物出场的安排、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丰满,让人时时想起《妻妾成群》———同样有旧时代无法言说的丑陋,同样给人以很多不适———人性之善之美在这里被残酷地掩盖,几乎让人无法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身上寻找到那种让人喜悦、舒适、欣慰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整篇小说以五龙对米的特殊情感为线索,向读者逐一展示着发生在主人公周围的故事。五龙这个被时代扭曲了人格的男人,经历各种阴谋和杀机,发迹成为小城一霸,却依旧在阴谋和杀机中被消灭,最后躺在回枫杨树的列车的米堆上死去,嘴里镶嵌的两排大金牙被气急败坏的儿子柴生撬去了。 读这样一本书,需要有略微强硬的内心和比较悲悯的立场,并且最好留有足够的时间去读,将它一口气读完,不要像读某些小品文早一段晚一段地细细品味。因为苏童先生在这一本书里对人性之恶的剖析,远比《黄雀记》来得更加直接,更不留情面,所以不适合佐餐、助寝。 (推荐书友:沈春儿) 欢迎加入宁波日报书友QQ群:98906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