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丝路明珠”抢抓战略机遇期

———“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聚焦天水”采访侧记(下)

  图为清水剪纸艺术创作者为前来采访的记者展示剪纸作品。

    本报记者何英杰袁素琴

  天水下一步发展有众多优势,但通过几天的考察访问,给记者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还是天水的文化和旅游,这是天水最大的优势,最好的资源。

  前年,国家提出建设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创新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核心区的天水,顺势而为,以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为目标,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等资源,着力做好历史古迹保护修复,传承创新打响文化品牌两篇文章,不但使文化与旅游在深度融合中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而且使文化旅游资源和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发展优势。

  天水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同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样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宁波来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华夏文明要传承,文化古迹的保护修复是前提和基础。在天水的这几天,记者考察了处于天水市郊的国家5A级景区麦积山石窟,发现这座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里的194个窟龛和几千个各类泥塑、石雕造像保存完整。在位于市中心秦州区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的伏羲庙,这个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宏大建筑群,前后历经9次重修,近年又不断延伸扩建为伏羲城景区。处于城市中心广场旁边的胡氏民居,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官府第,被称为天水古民居建筑文化博物馆,周围虽然高楼林立,但始终保存完好。

  在采访中,记者还欣喜地看到,许多传统艺术和文化正在实行传承创新,并与经济紧密融合。8日晚,主办方为我们安排了一部以舞蹈及声、光、电打造的诠释古城天水本土文化———伏羲文化的精品舞蹈力作《一画开天》,该舞剧运用现代舞台艺术的形式演绎了伏羲女娲携手创世、开天辟地、肇启人类文明的壮丽画卷。据天水同行介绍,近年来,他们还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展示和文艺精品剧目的创排打磨,打造了反映历史文化的列积圣歌、大秦文公、关山月、轩辕大帝等一批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市场认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的精品文化旅游演出剧目。

  9日下午,当我们到达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清水县时,迎接我们的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轩辕鼓舞,表现了轩辕黄帝观天、理地、治民,天、地、人三者和谐生存,永恒发展的精神追求。在清水,我们还欣赏了剪纸,观看了跑驴舞、木人摔跤、皮影戏等民俗文化表演。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口33.2万,其中回族人口占69%,是我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和省市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为了使当地回民尽快脱贫致富,当地政府发掘回族文化,投资上千万兴建了回乡风情园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大力发展清真餐饮业,把它列入三大富民产业之首,通过建立清真餐饮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引导回民拓宽增收渠道。据陪同的县委宣传部同志介绍,当地打出了“要想张川富,饭店开到全世界”的口号,至今全县已有上万户回民家庭从事清真餐饮行业,把饭店开到了全国各地。夫妻俩开一家清真餐饮店,一年的收益可达10万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