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四明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恽和他的《江南曲》

  清欢

    柳恽作为南朝齐、梁时的一位才学之士,在历史上的声名气势并不如他同时代的一些诗人那么显赫。但他写有一首著名的《江南曲》,此作是他诗作中最富才华,也是对后世诗坛影响最大的作品。

  柳恽,字文畅,自小博学多闻。少年时曾写有一篇流传久远的《捣衣》诗,其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最为时人赞赏。柳恽还多才多艺,擅长音乐和对弈,对岐黄之术也很精通。当时的齐竟陵王萧子良十分欣赏看重他。梁武帝萧衍也是一样,每次在宫中召集文士举行宴会,总要让柳恽当场赋诗。一方面是考验他的才华,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能觅得这样的人才而自豪不已。柳恽写和武帝的《登景阳楼》诗中“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的句子就得到了武帝的极大赞赏。

  当然,那些片言只语的精彩妙笔并不能代表柳恽的真正才华,作为名篇的《江南曲》则不然。《江南曲》是乐府旧曲名,后代诗人往往喜欢借用这一极具民歌色彩的曲名来拟制乐府。柳恽创作《江南曲》是在湖州的吴兴。柳恽曾两度为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广受百姓爱戴,后因病要求解职,乡里父老一听父母官要走,聚众数千,上表挽留,柳恽最终也就没能去职。由于《江南曲》,吴兴还有一处以“白蘋洲”命名的地方,真可说是“江山幸得诗词助”了。

  《江南曲》只有短短的五言八句:“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首两句点明了一位少妇在暖阳照耀的美好春日里于汀洲上采摘白蘋。白蘋是种常见水生植物,青色的叶子浮在水面。这种植物在谷雨节气里开始生长,至夏秋时,能开出一朵朵可人的白色小花来,故而得名“白蘋”。白蘋既是自然界里的一种美好植物,也是传统诗词里的常见意象。早在《诗经》里就出现过“于以采蘋?南涧之滨”的句子。这少妇采着白蘋,感受着大好春光,不由想起了远在他方的丈夫。此时,正好来了位远归的乡人。他说自洞庭湖畔而来,曾在潇湘一带遇见过她的丈夫。洞庭、潇湘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是带有些神话色彩的———那里既是湘君和湘夫人的恋爱之地,也是娥皇、女英为大舜殉情的所在。女主人一听客人见过丈夫,忙上前打听:时已暮春,我那良人为何还不返家?诗歌是言简义丰的,少妇的询问中带有哀愁和揣测。春华易逝,可“春闺梦里人”却迟迟不归,他别有所爱了?还是发生了旁的事?这些含义诗里有,但却没写在字面上。客人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只好模棱两可地说:“许是因为路程太远了,所以你丈夫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而后,少妇的反应怎样呢?诗歌到此戛然而止了。诗歌不似小说,有完整的起因、经过、结果。诗歌在“情节”上是容易收煞的,只留给读者无尽怀想。而愈是如此,诗味便愈加隽永、迷人。《江南曲》即是如此,在那少妇的怅惘和疑虑之中,诗已尽,意无穷,我们久久吟咏着其间的万千滋味……

  《江南曲》自然朴素,深挚含蓄,在风格上非常具有江南水乡清丽风雅的情致。若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考量,此诗吟咏起来,也是婉约柔和,余韵袅袅。无怪乎此诗一出,后代诗词名家在创作时,会有意无意地进行仿效。晚唐温庭筠的《梦江南》词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北宋名臣寇准的《夜度娘》也写:“烟波渺渺一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惆怅汀洲日暮时,柔情不断如春水”。诸如这些佳作,一看便知是化用了柳恽《江南曲》的用语和用意。而《江南曲》和吴筠的《小垂手》,以及梁简文帝的《夜曲》一起,同被视为五言律诗的滥觞。随之而来的,还有“白蘋洲”这个地点在诗坛的声名大振,并成为恋人分手送别,思妇念郎断肠之地的象征。陆龟蒙写有“为爱江南春,涉江聊采蘋”的句子。张籍的《霅溪西亭晚望》中,同样留有“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蘋洲”之句。至于北宋的《太平寰宇记》里,更是专门介绍了这个地点:“白蘋洲,在雪溪之东南。”甚至有人还专门统计过:在《全唐诗》里面,涉及“蘋”、“白蘋”的诗有几百首之多。

  我想若没有柳恽这一首深情绵绵的《江南曲》,很难想象,1500年之后,“白蘋洲”还能在当世享有如此盛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