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仁 各地“河长制”的实施是否完善、河长公示牌是否到位、河长履职情况如何?近日,多路记者实地探访杭、嘉、台三地的30条河道,结果只联系上9名河长(9月21日《浙江日报》)。 为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2013年11月,浙江省、市、县、镇(乡)四级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两年过去,很多地方重现“水清、岸绿、流畅”景象,“河长制”可说是功不可没。但遗憾的是,仍有一些地方河道水质黑臭,河岸两旁生活和建筑垃圾依然。 河道治理未见效,找谁?有了“河长制”,当然找河长。可问题来了:一些公示牌当初公布的河长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接起后即被挂断,要么不是河长本人的电话。30条河道,能联系上的河长只有9名,21名处于“失联”状态。这不免让人疑惑:这些“失联”河长,能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吗?对河道治理情况能及时掌握吗? 设立“河长制”,目的是通过责任的分解和包干落实,从体制上破解治水难、水难治的“老大难”问题。如果河长只“挂帅”不“出征”,只“领衔”不尽责,“河长制”就成了“挂名制”,原本的民生实事也就成了糊弄上级和群众的作秀。 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严格奖惩,真正把治水成效与干部考核挂起钩来。同时,应加强舆论引导,既让群众看到先进典型河长“露脸”,也要让群众看到不给力河长被问责,防止“河长制”沦为“河长秀”。眼下,各地不妨也查一查,看看有多少河长“失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