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峰 如今,路边常会看到推销人员拦着老人塞给他们一张广告单,上面有某些高回报理财产品的信息。碰到这样的情况,子女有必要提醒老人,谨慎投资,有可能是“P2P”。这个行业目前处于鱼龙混杂状态,存在着资金托管有名无实、虚假投资担保、自融自用、夸大宣传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几大问题,投钱极有可能“鸡飞蛋打”。 鄞州一家“P2P网贷”跑路害惨1700人 去年10月底,鄞州首南派出所突然来了10多个人,称南部商务区某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老总跑路了,他们投资的钱拿不回来了。接待的民警起先以为只是一起普通的纠纷案,但了解情况后发现内情并不简单,涉及融资问题,因此将这起案件移交给经侦部门。 鄞州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在侦查中发现,此案像是以前民间的那种“标会”,只是将其挪到了网络上面。这类案件有个新名词———“P2P网贷”案件。民警说,这类案件当时属于新冒出来的,尤其那段时间是集中爆发期,给他们的侦查及破案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经过警方的不懈努力,事情的来龙去脉终于调查清楚了。这家公司老总葛某将募集来的钱挪用,购置豪车及房产,而公司的资金缺口超过3000万元。最终,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将其上网追逃。 没过多久,葛某在武汉落网。我市警方赶赴武汉清查其资产,共查扣19套房产及1辆豪车。最终警方将涉嫌集资诈骗犯罪的葛某逮捕。因为其公司注册会员多达1700人,受害人能否拿回自己的本钱,还得等到法院判决后才能见分晓。 缺乏监管导致“P2P网贷”问题不断 近年来,“P2P网贷”逐渐流行。百度搜索这个名词,有无数个搜索结果,但仔细看这些词句,套路都差不多,都是以“新型理财,年化收益率多少,在家就能赚翻天……”这类“高额回报”的广告词来吸引人。 民警说,要了解“P2P网贷”,就要先了解其含义。简单来说,“P2P”就是“个人对个人”的意思;而“P2P网贷”意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个人对个人”的资金贷款。这套模式的本意是信贷公司提供网络平台,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投资人可以获取利息收益,借贷人可以得到融资,而网络信贷公司则从中收取中介费。通过合理运作可以达成三方共赢。 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网贷平台低门槛,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及行业标准,“P2P网贷”从诞生至今就问题不断,普遍存在着资金托管有名无实、虚假投资担保、自融自用、夸大宣传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几大问题,同时易蕴藏非法集资等犯罪风险。 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像资金无法兑现、经营者跑路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宁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前几天我市某论坛上就有人发帖,称海曙某家“P2P网贷”公司老总跑路了,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现在的‘P2P网贷’有些变味了。一些经营公司故意淡化风险,一味用高息回报诱使他人投资。他们尤其喜欢拉中老年人入伙,他们手头有闲钱,加上信息不灵、容易跟风、好忽悠。”民警说,“P2P网贷”其实说穿了,只不过是把民间借贷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靠着高额的回报来吸引人,但投资安全隐患不小。 市民从事“P2P”理财需谨慎 “‘P2P网贷’案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诈骗,一是经营不善倒闭。”民警说,梳理近年来出现的“跑路”事件,发现好多平台是无证经营。这些不良P2P平台一旦发生跑路、诈骗事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就是噩梦,面临无法追回资产损失等问题。 因此,警方建议市民在理财时擦亮眼睛,选择合法经营且规范、诚信、透明的平台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将会得到保障。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合理做好资产规划,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投资,不要盲目投资“P2P”理财,更不要轻信理财公司许诺的高收益,防止被骗。子女们也请做好参谋工作,降低老人“踩雷”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