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两个老邻居在一起唠嗑。(王博 摄) |
□本报记者 王博 通讯员 孙勇 阮蕾瑛 钥匙,能锁住重要的东西,也能打开人与人之间的心扉,温暖彼此。在江东区白鹤街道黄鹂社区,82岁的郑雪芳和91岁的姜玉甫是交口称赞的好邻居。两人把自家的钥匙交给对方保管,已经持续了26个年头。 郑雪芳家住黄鹂新村299号二楼,和三楼的姜玉甫做了26年邻居。在郑雪芳家里,一个掉漆的铁盒子格外显眼。盒子里面装了两把钥匙,一把是她家的,另一把是姜玉甫家的。两把钥匙款式很相似,但郑雪芳拿着姜玉甫家的大门钥匙,熟稔得像自家钥匙一般。 两户人家的缘分要从26年前说起。 当时,祖籍山东的姜玉甫由于工作原因在宁波退休,刚搬进黄鹂新村的他在宁波举目无亲,一家六口人挤在不到70平方米的屋子里。 姜玉甫回忆,正赶上寒冬,饭从单位食堂打回来就冷了;洗澡,要裹着厚厚的大棉袄走到1公里以外的公共浴池;早上洗完脸的热水都舍不得倒掉,灌进热水袋里暖手……新房装修、通煤气、购置家电需要一段时间,姜玉甫一家人的吃饭和洗澡成了大问题。 在一次党支部会议上,时任支部书记的郑雪芳得知了新邻居姜玉甫的困境。之后,她主动找到姜玉甫,对他说:“我家刚装修好,有煤气、有热水,要过段时间才搬进来。大家是邻居,应该互相帮衬。”说完,她把自家钥匙塞在姜玉甫手里。为了不让姜玉甫感到尴尬,郑雪芳半开玩笑地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雪中送炭啊!”姜玉甫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感慨不已。 从那时起,两家就多留了一把钥匙给对方保管。 本世纪初,黄鹂新村每幢房子的大门还是木质的,未换上“铁将军”把守。郑雪芳家的卧室曾经几次遭小偷“光顾”,让他们闹心了好久。 “小偷肯定是趁郑雪芳一家外出散步,才敢进来偷东西。”听闻邻居家遭贼惦记,姜玉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面上没说什么,私底下却多了个心眼。姜玉甫主动提出“蹲点”捉贼,并跟郑雪芳夫妇事先打了招呼,每晚6时到8时在郑雪芳家守候。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7天晚上7时半,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地从郑雪芳家洗手间半掩的窗户“爬”了进来。他从橱柜里拿出一个纸盒,还没来得及装进口袋时,就被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用手勒住了脖子,并一把将小偷反手压倒在地。这个男子,正是蹲守了7天的姜玉甫。 随后赶到的郑雪芳夫妇报了警。在派出所做笔录时,民警得知是拿着邻居钥匙的姜玉甫主动“蹲守”小偷后,不由得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用在郑雪芳和姜玉甫两户人家身上再合适不过。如今,郑雪芳在余姚的外孙,每年给外婆寄杨梅时,总不忘给姜玉甫爷爷带一份尝尝鲜。而姜玉甫的儿子儿媳,也把郑雪芳当成家人,逢年过节,主动串门问候,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