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猕猴桃覆盖的高山梯田 |
□本报记者 陈雅珍 宁海县深甽镇雷虎岩村的应爱娣、严妙英、王和娣、舒菊香四位村民,近日相约登上了村子附近最高的山头———大洋岗,看看她们家出租给胡银昌的山地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让她们惊喜的是,长久荒废的“杂草长得比人高”的山地,如今已经被开发成了猕猴桃果园,远眺层峦叠嶂,近看硕果累累,四位村民连声赞叹:“真是了不起!” 胡银昌来自宁海深甽镇大蔡村。他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过,村里最高的那座山上,有祖先留下的高山梯田,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是珍贵的历史遗址。因为山太高没有上山的路,这些山地虽然分给了个人,却荒废了几十年。胡银昌前些年曾经披荆斩棘上山考察了一下,发现古老的梯田依稀可辨,但因遭受自然和动物破坏,垮塌现象严重。当时他就下决心: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保护遗址,让这里焕发生机。 2011年8月,胡银昌决定租赁这些已荒废的高山梯田,重新整修、利用、保护。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只种植不养殖,保护环境保护水源;二是只种山上原生的植物,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保护植被和土地;三是切切实实给村民带来收益。 高山附近四个村几百户拥有高山地的村民,满怀希望地把土地租给了胡银昌。 有人建议胡银昌在山上种香榧子,管理容易收益高。但是胡银昌经过仔细查找,没能在高山上找到香榧子树。他找到了野生猕猴桃、杨梅、桃子、橘子等水果树。胡银昌决定顺应自然,建设原生态高山猕猴桃基地。他聘请国家级专家前来指导,引种了5万株猕猴桃,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形成年产猕猴桃50万公斤的规模。同时他还批量种植了杨梅、桃子、橘子,总种植面积2000余亩。 通过养殖家禽就地取得肥料,或施化肥,是建设和保护经济林的常用方法,方便又便宜。但是胡银昌考虑高山养殖会污染环境,化肥会破坏土壤,两种方法都不用。他采用了人工锄草用草做肥料的全新方式。 正在给猕猴桃园锄草的大蔡村一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用锄草剂,3个人花10天时间就可以把2000余亩地的草锄一遍。而用人工锄草,需要30个人花55天时间。这里一年需要为猕猴桃基地锄草5次。春秋季节,是直接用锄下来的青草铺在地上当肥料,冬天则需要把草烧成灰铺在地上,这也是村民们传统的施肥方法。 高山附近四个村的村民参与了胡银昌保护梯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经济林的工程,他们既是建设者又是得益者。胡银昌修建了一条盘山公路,一直通到山顶,这使沿路从未被砍伐过的竹林得到了开发利用。同时,也方便村民到山上参与猕猴桃基地建设。 高山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村民工作机会不多。胡银昌为大家设计了全年工作内容,包括采摘果实、锄草、维护梯田等。胡银昌和村民们一起,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修复了2000多亩梯田,并种上各种植物。目前梯田已经进入养护阶段。 这里的高山猕猴桃采摘期为3个多月,从8月下旬到11月底。为什么会有这么长时间呢?这也是胡银昌为增加和延长村民工作时间设计的,一方面采用了成熟期不一样的三个品种。另一方面,海拔每降低200米,猕猴桃成熟期就可以延后20天。这里还有桃子、杨梅、橘子等水果可以采摘,光是采摘和包装工作,就几乎贯穿全年。四年多来,平均每天有50多个农村富余劳力在这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