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作业绑架”
到“维权过度”

    □俞洲

  最近,不少学生家长吐槽,孩子做作业,家长也要忙得“团团转”,从听写、陪读到检查、签字,不一而足。如果题目多,难度大,家长少不了还要代劳。教育专家认为,很多作业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把家长“绑架”进来,这是不合理的(9月29日《信息时报》)。

  作业“绑架”家长这一怪象,形成已久,于今尤烈。值得玩味的是,面对“作业绑架”现象,家长一边奋力吐槽,一边却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忙得不亦乐乎,很少考虑这样做是否偏离了自身的角色。现行教育体制下,“分数至上”论尚难扭转,绩效主义沉疴依旧,本应“精诚合作、携手共育”的家校关系难免发生异化,以致屡屡出现教育互动中的越位、错位现象。比如,绍兴怀孕教师被家长们齐喊“下课”,南京家长“炒”老师“鱿鱼”,此类诉求中家长的“过度维权”行为似乎与“作业绑架”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是家校教育责任边界缺失产下的怪蛋。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但需要反思的是,家校双方不仅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存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在教育角色和责任分担上应有相应清晰的边际范围。对教师来说,承担知识教化功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既是法律责任又是职业要求,岂能随意转嫁给家长呢?“作业绑架”现象,将家长纳入教学管理的范畴,显然超越了学校办学权限,容易把家庭教育弱化为应试教育的附庸地位,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家长的“过度维权”现象正好相反,家长越位管理,对包括课务安排、教师配置乃至教师授课方式等学校管理“内务”过度关注和介入,越俎代庖,指手画脚,一有问题就“小题大做”,不仅令学校和教师心寒,更增加了他们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将精力用在迎合家长要求而不是钻研业务上,这不利于孩子成长。

  家校互动的越位和错位现象之所以逐步蔓延,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缺位不无关系。面对愈演愈烈的“作业绑架”现象,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越位”做法不仅视若无睹,很少明令制止,甚至常常以“家校合一”新探索为名加以默许和纵容。而对家长的“过度维权”行为,则又以教育形象和“社会稳定”为名,迁就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最终损害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无论是“作业绑架”还是“过度维权”都警示我们:家校互动既应防缺位,也应不错位。只有明确教育责任边界,增强互信合作,家校携手才能发挥更大更好的教育合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