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党史·国史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望始于1953年的增产节约运动

火红岁月辉映着宁波阔步向前的足印

  20世纪50年代的宁波市貌
  宁波通用厂
  一五期间的宁波动力机厂
  太丰面粉厂成包车间

  记 者 王 佳 通讯员 李维昶

  66年前的5月,浙东名城宁波获得新生。66年,风雨前行,充满了奋斗的艰辛,也记录下岁月的荣光。

  1953年,一个历史的节点。随着民主改革任务的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宁波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增产节约运动。这段火红岁月,辉映着宁波阔步向前的足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之际,一同回望那段历史,是纪念,更有感动与收获。

  (一)

  解放之初的宁波,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宁波人民同心戮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医治战争创伤、建设美丽家园的征程。

  就在1953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向全国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的深入,坚定了人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满足国家与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直接目的的增产节约运动,走到了历史前台。

  为了扎实推进增产节约运动,宁波各级党委迅速展开行动。1953年9月上旬,中共宁波地委、中共宁波市委先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

  针对当时出现的各种畏难情绪,宁波各地找关键、算细账、凝共识,提高干部与职工对增产节约的认识与信心。各地工厂从自身实际出发,拟订增产节约指标。当年宁波市煤建公司原定第四季度计划上缴利润1.9万元,经群众初步讨论增至2.5万元,后又提高到3.9万元。

  为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各地想方设法挖掘原有的生产潜力。宁波铁工厂提高出勤率,打破了之前5个月完不成月度总产值任务的状况。宁波榨油厂通过改进技术操作,提高了出油率和副产品产量,其中,棉籽出油率从12.5%提高到13.4%。

  随着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在进行基层调研中,一些地方发现了设备与工时利用率不高、盲目编制计划、财务计划混乱、停工待料、产品供不应求或积压滞销等问题,为此,地委于11月下旬召开各县城工部部长、工业科科长与主要工厂厂长会议,着重解决问题,提出举措。

  根据地委要求,各地在全面深入地进行思想动员的同时,抓关键,有领导、有课题、有目的地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各工厂则进一步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并尽可能改善工人生活福利和劳动条件。

  经多方努力,宁波增产节约运动取得明显成效。在宁波市,1953年7家地方国营工厂完成总产值780万元,其中,第四季度完成257万元,比上季度增长22.43%。宁波榨油厂,先前因棉籽不足经常停工,被称为“半支烟囱”。1953年,工人们克服原料不足和生产技术上的各种困难,做到全年都能开工生产,总产量比1952年增加了4.25万公斤。

  (二)

  时间进入到1954年,宁波的增产节约运动重心转向技术革新,开始从凭借劳动热情,偏重加班加点、拼体力、加大劳动强度的竞赛,逐步向提合理化建议、推广新经验、新技术方向发展。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企业领导转变工作方式,改变过去只计产值、忽视成本和质量的做法,对于生产上出现的难题、提出的课题,发动群众攻关。

  据1954年第三季度统计,宁波市提出课题170个,职工在课题攻关中提出合理化建议711条,其中480条被采纳,解决了生产中不少薄弱或关键环节的问题。

  第一联合布厂技工黄阿甫改进布机五齿轮装置,提高了棉纱的利用率,在全市、全省范围内被广泛推广;恒丰布厂在推广“五一织布法”基础上,总结周大美等人的操作经验,使职工的看台能力提高14.4%;宁波铁工厂技师单跃武改进“刨老虎脚爪”工具,使工效提高了17倍。

  1954年,宁波市还推广了24项先进技术和经验,效果显著。太丰面粉厂推广“前路出粉”工艺,每小时产量比1953年提高38%。宁波榨油厂运用“李川江榨油法”,仅1954年第三季度就多出油1.6万公斤。建筑行业普及“苏长有双手挤浆法”、“杨德重抹灰法”,使砌砖效率提高1倍左右、抹灰效率提高1倍多。

  1955年,工人群众再接再厉,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92种。其中,太丰面粉厂使用“中路添装麸皮机”,第一季度就为国家多生产粮食制品8万公斤;食品公司推行“嵊县装蛋法”,运输中鸡蛋破碎率由4%降低到1.8%。

  (三)

  宁波各企业的技术革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产品产量,降低了原材料消耗,保障了操作安全,提高了管理水平。但从当时各家工厂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品质量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浪费现象也很严重。

  据当时宁波市16家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工厂的统计,积压浪费金额29.16万元,因质量低、次品废品率高,1954年第二季度损失5.43万元。

  1955年3月,地委、市委先后召开工业会议,传达贯彻省委第九次工业会议精神,将增产节约运动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厉行节约,开展全面节约运动。6月,市委先后召开扩大会议、全市工业系统干部会议,帮助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克服盲目自满、消极畏难的思想情绪。

  7月,全市工厂企业发起职工劳动竞赛活动,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及主要技术经济定额有所提高。在新生纱厂,通过加强温度、湿度的管理与调节,使质量差异缩小;在推行拼条特种小平车后,条干不匀的问题从65%降低到40%;学习甬江纱厂的经验,减少摇纱间的缺根现象,使7月的产品质量达到68.52分。

  在揭露浪费现象、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有的工厂修订年度利润计划,做到了减产不减利润。据1955年11月底的统计,宁波市增产节约总额已达353.8万元。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60多年前的这场增产节约运动,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但当年的忘我劳动、无私奉献,已铭记在宁波人的心中,写进了宁波的历史画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