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即将消失的古长城。 |
据新华社电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记者近日走访河北、山西等多个地区的长城遗址了解到,虽然我国在保护古长城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古长城状况依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于杂草、废渣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长城被冲塌 村民忙偷砖 长城绵延万里,许多重要关口、城墙与当地生活生产区域紧密相连。记者日前在山西宁武县盘道梁长城看到,残存的长城土墙仅一人多高,相对薄的地方只有三四十厘米厚,轻轻拍打便会有土层剥落。 这样的长城在中国北方并不鲜见,甚至部分年久失修的长城被雨水冲塌。记者了解到,2012年夏季的强降雨天气便造成河北境内大境门段长城坍塌36米、乌龙沟段敌楼坍塌,山海关的城墙也出现漏雨险情。 与风吹雨淋相比,对长城损害更大的是人为破坏。 在阳方口段长城,被扒了砖的长城成了一截土墙,外侧几乎被煤渣掩盖。“啥长城?不就是堆土墙嘛!以前为修公路铁路,推倒了一截,剩下的这段成了煤渣场的围墙。”路过的一位村民说。 在一些地方,偷盗长城文字砖对长城的破坏很大,这些文字砖被凿下后,整个城墙就可能很快倒塌。一些基层文保员表示,目前长城碑刻和文字砖仍然有市场,偷盗的文字砖转手文物市场,价格就能翻倍。河北省承德市一名文保人员表示,曾在家乡长城砖垛子上看到有文字砖,3天后再去巡查那块文字砖就被盗走了。“曾有县领导为了送礼,指名让村里的干部去长城上取几块文字砖。” 破坏真文物 修建假古董 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为短期经济利益,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 记者看到,某市对一段长城进行修缮,将长城散落的石块用白灰重新堆砌起来,砌成了1至2米左右宽的一堵石墙。远远望去,白乎乎一片,完全失去古长城的沧桑雄劲。 记者还看到,一些地方把古长城推倒重建。长城修建时期不一,建筑风格不同,但在旅游开发热潮中,不少地方对历史较为久远的长城推倒重建,要么照搬明长城建筑风格,要么完全模仿八达岭等长城段,成为彻头彻尾的“新长城”。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长城专家、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王杰瑜心情沉痛地说,随着国内长城旅游不断升温,这种破坏真文物、修建假古董的事情在多地不断出现。 共建“保护长城的长城”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长城研究委员会会长成大林说,长城涉及面极广,如果没有科学的总体规划、严格的法律约束和强有力的协调机制,仅凭一个地区、部门是不可能做好长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的。 长城应当集中精力保护精华段落还是整体保护,一直存在争议。董耀会说,长城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是万里长城。如果只有“十里长城”,它就不可能举世震撼,对长城的保护不应该“挑肥拣瘦”。 成大林等人士建议应从“细化已有法规、完善技术手段、理顺管理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等方面优先着手,从体制机制、法律规范、技术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完善长城工作体系,构建“保护长城的长城”。 “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完善《长城保护条例》,加强执法和监管的力度,使之对新情况、新问题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国家宜尽快出台系统的长城保护规划,统筹协调省际之间的长城保护工作。”董耀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