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 李旭东 王喆)摁下电钮,机器轰隆隆地转起来,快速“咀嚼”倒入的厨余垃圾,然后实现转化……昨天,记者在镇海九龙湖镇杜夹岙村看到这个新鲜玩意。村民夏师傅打趣说,这机器会“变戏法”,把“吃进”的垃圾变成了肥料。 上月下旬,区农业部门在杜夹岙村新建了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站,试点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夏师傅是村里的垃圾分类“专员”,每天上午,他到全村100多户村民家一一收来厨余垃圾,然后投入机器进行自动化处理。 垃圾处理机有一间房子大小,外形方正。夏师傅现场做了演示:一大桶厨余垃圾由链式传送装置提升、倒入机器,经过搅拌、碾磨、高温焚烧、微生物发酵等工序,一天一夜之后,变成了一块块黑色、蓬松的有机肥。 夏师傅说,每100公斤的餐余垃圾经过处理,可产出约30公斤的肥料。运行半个多月来,全村处理了近1吨的餐余垃圾,产出7大桶肥料。“这可是上好的有机肥,比普通农家肥好得多”。夏师傅说,村里不少果蔬专业户想讨点去肥田用呢。 与之同步实施的还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杜夹岙村每户村民家里都配了两只垃圾桶,一只专门放厨余垃圾,一只放其他的生活垃圾。村路上每隔一段距离,还放置了以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的大垃圾桶,全村安置了近200个。村党总支副书记张福良颇为自豪地说,经过前期的宣传和入户示范,现在村民已经熟悉了生活垃圾的基础分类,每天收集的厨余垃圾里基本看不到瓶瓶罐罐和塑料纸,“我们这个小山村,在垃圾分类上比许多城市小区还走快了一步哩!” 记者从镇海区爱卫办了解到,杜夹岙村的这套厨余垃圾循环处理装置在宁波还是首次引进试用,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改善村庄环境的一项新举措。产出的肥料,可就地用于栽植花木、果园肥田。目前还只是在一个自然村试运行,如果效果好,镇海区计划在周边几个村进一步推广。 图为村民正在将厨余垃圾投入机器处理。(余建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