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港城人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才,编织甬城田园新梦想

我市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农村涌起“蓝潮”

  2014年6月11日,在全市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宁波农民学院成立。
  外国专家现场指导葡萄种植技术。

  编者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最初的乡愁。无论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这样一个美好的“田园梦”,不可或缺的始终都是“人”。

  2003年起我市全面启动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10年进一步推进培养模式转型升级,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和优秀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进高校、赴境外培训等“五大类”培养模式,逐步实现了由素质教育和普及性培养向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由低层次和分散性培养向中高级和农民学院(校)系统培养升级。截至今年9月,全市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4万人,完成各类农民培训216.3万人次。如今,在这些现代农民的引领下,乡间田头,一个属于四明大地的田园新梦想正渐渐呈现……

  多平台共建促提升

  从17岁就入行开始从事水产养殖的沈岳明,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曾一次次经历失败的他,当年也许根本想不到今日的成就。摸索自学水产养殖知识多年后,2004年,沈岳明参加了宁波大学优秀农民进高校特色水产养殖高级研修班。知识的提升为产业的发展插上双翼。此后,他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之路,创立的明凤渔业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一家集种甲鱼苗繁育和商品化养殖、餐饮休闲、销售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同时,沈岳明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全市与周边2.5万亩鱼塘开展鱼(虾)鳖混养新模式,使3000多家小规模经营户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沈岳明今年还被评为首批宁波市“甬城英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奖。

  沈岳明的成功印证了多平台、多层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效。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办学”的要求,我市各级各部门创新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培养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培养平台,形成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培养体系。

  同时,我市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面向社会公开认定培训机构,形成了“社会参与、开放运行”的培养机制,探索实施了订单型、定向型、输出型、创业型、委托型等培养方式,创新推进了市县联动、校企合作、分段推进、现场示范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2014年,宁波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市农科院、市农民素质教育基地等6家单位联合发起创建了宁波农民学院,9个涉农县(市)区也先后建立农民学校,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搭建了高层次平台,有效整合了各类优势培养资源。

  分类培养彰显成效

  “美丽乡村”怎样建设?在新形势下怎样种地高效、高收益?农产品、农民企业如何实现“互联网+”的新型发展模式?这些都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分类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格外重要。

  象山县定塘镇沙地村的村支部书记郑经治,先后参加过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和赴台湾农家乐专题学习等分类培训。在他的带领下,沙地村全面开展村庄美化建设,开发农村优质环境资源,发展农家客栈,走出一条集“民宿———民食———民游”为一体的农家乐发展新路子,实现了从经济落后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蜕变。总面积仅5.8平方公里的沙地村,如今,一年接待游客超过25万人次,村旅游相关收入达1500万元。

  宁海一市镇农产品经纪人陈刚满,2012年接受了一市镇成人学校电子商务培训,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从一名普通推销员到农产品电商领军人的突破。2014年,他主导的“一市农产品”网店,产品远销昆明、乌鲁木齐等地,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近年来,我市分类实施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工程,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了一支懂规划、会建设、善管理、能经营的规划管理人才队伍;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的意见(试行)》,根据产业发展特色和现代农业产业分类,制定实施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经营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和农产品经纪人等进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培养;对种养能手等农业产业职工,进行新品种技术等生产技能培训,并开展现场指导、科技转化推广和跟踪服务,培养了一批市场意识较强、专业技术较高、经营管理能力较好的农村实用人才。

  据统计,全市现有生产型农村实用人才4.7万人、经营型人才3.1万人、技能服务型人才1.9万人、社会管理服务型人才2.7万人、技能带动型人才2.6万人。这些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已成为推动宁波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新型主体。

  按需培养打造特色

  根据地域特色的不同,究竟培养什么样的农村实用人才?近年来,我市根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建立针对性、实效性、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每年组织优秀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进高校或赴台湾进行经营、管理、理念等高层次培训,至今年9月,全市已累计完成优秀农民进高校培训5020人。这些人才有一半以上已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家庭农场主、农家乐经营业主等,成为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发挥了引领作用。

  2011年起,我市先后组织现代农业经营业主、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家乐经营业主和瓜菜高效栽培专业人才、精品水果栽培专业人才、新农村建设管理人才等开展13期228人赴台湾专题培训,考察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农村新社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学习交流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按需培养让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受益匪浅。“持证农民”卢昌峰说,从一个养猪的门外汉到年度效益农业冠军,急需的培训提升了自己和诸多同伴的经验、理念,他所创办的象山双利牧业有限公司,通过走生态循环的效益养猪之路,产业越做越大。如今,他的公司生猪饲养量1万余头,年销售额达到2550万元,还成为了宁波市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

  同时,我市各县(市)区紧紧围绕需求,探索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涌现了一批结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培养品牌。象山县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基础型培训和专业提升培训,每年培训旅游服务业人员1000人以上,有力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鄞州区专门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机构,“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1800人次,有408人成功创业,参加“创业训练营”的391人中,有112人成功创业。

  本报记者 周琼 通讯员 勇祖轩 丁世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