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吉晶 王博 宁海记者站陈云松)在消费者的印象中,青蟹从苗到成蟹,其生活环境都离不开养殖塘。而宁海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尝试的工厂化养殖,颠覆了传统方式。 走进合作社的生产厂房,一排深蓝色的设施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就是养殖户口中的“蟹公寓”。“目前已安装8套设备,一套设备有一千只笼子,一只笼子里养一只。”合作社负责人陈刚满说,一个饲养员可以管理2000只笼,早晚各一次往笼里投放鲜活类饲料。 工厂化养殖,关键技术在于水循环系统。在厂房的地下,有一个8立方米的水池。抽上来的海水经过四级过滤后,进入蟹公寓,每五六天更换一次。经测定,排放的海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青蟹为何要“上岸”?陈刚满解释道,传统养殖,青蟹成活率比较低,亩产量在10公斤到15公斤。这是因为当蟹苗生长到3两左右时,塘里的成蟹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没吐壳的吃掉吐壳的。而工厂化试养,破解了青蟹这一物种的自然生存难题。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工厂化养殖的成蟹重量普遍在0.25公斤以上,最大的可达到0.45公斤,而且成活率提高到70%左右。 养殖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销售模式的转变。陈刚满说,过去是养多少卖多少,基本上属于盲目生产。现在是按需生产,市场需要多少,上市多少。这为开辟更为广阔的“互联网+”销售之路创造了条件。 眼下,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正与宁大海洋学院加强合作,建立养殖流程标准,开展水样检测、疾病防控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