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阳节话行孝

当孝顺遭遇“强制”,你能否接受?

  当年迈的父母孤苦面对“孝顺”缺位,人们无疑会众口一词地予以声讨谴责;当对孝顺的呼吁转化为一种“强制”性的手段,你是否还会毫不犹豫地“点赞”?

  广州一家民营企业规定:未婚员工要拿出月工资的10%,已婚员工拿出5%作为“孝顺金”,由公司把这笔钱直接转到员工父母或岳父岳母银行账户。

  在重阳将至的日子里,这样的做法引起人们的诸多关注和争议:“强制”来的孝顺能否修成正果?漂泊在外的年轻80后、90后,该拿什么孝敬父母?强制孝顺的手段,能否到达主动孝敬的彼岸?

  呼唤感恩:设置“孝顺金”

  设立“孝顺金”,在广州市一家民营美容连锁机构已执行三年多。

  “公司推行‘孝顺金’的初衷是让员工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公司‘替子行孝’,不是简单地扣工资,还会为员工父母额外提供补贴。”这家企业负责人卢先生说,为了使“孝”文化落地生根,公司会给予员工相应的补贴,“工作一年的员工每月补贴100元,工作两年的每月补贴200元,三年及以上的每月补贴300元。”

  企业工作人员侯女士称,来公司不到一年的基层员工平均月薪是3000多元,如果每月划出300元转给员工父母,公司再补贴100元,那么一年下来,员工父母至少可以领到3600元。

  “公司不少员工是农村家庭出身,有些员工还有弟妹在上学。3600元对这些员工的父母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能够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侯女士说。

  据了解,这家企业服务部还定期回访员工父母有没有收到这笔钱,“有的员工父母用方言沟通不畅,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感动之情。”侯女士说。

  卢先生告诉记者,这项规定在推行之初也曾遇到一些困难,有些员工并未落实,“有一次,店长发现一名员工拿着父母的银行卡刷卡消费,才知道有员工私自扣留了‘孝顺金’。”

  卢先生认为这些行为也是能够理解的,公司员工以90后居多,年轻人日常开销大,每月收入除去房租钱之外所剩不多,扣去的三四百块钱“孝顺金”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员工小贺则称,公司里跟她一样的90后女生很多,不少年轻人在外打工虽有孝敬父母的心意,但因收入低有心无力:“父母觉得我们只要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

  行孝潮流:快递传情+微信家庭群

  尽管不乏争议,但不少人认为,企业直接扣工资发孝顺金,能够使员工父母直接受益。

  而对于不少异地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为他们沟通父母、孝顺父母搭建了新的桥梁。网上购物快递送爸妈、微信建家庭群实时沟通生活现状、替长辈报旅行团———80后、90后们正以新的方式向父母行孝。

  快递传情。80后的小陈在北京一所中学当老师。老家在湖南农村的她,一年也就回家一两次。小陈说,自己在外看到一些父母可能用得上的东西,就网购好,再快递寄到家里,比如肩颈按摩器、取暖器之类的日常用品。“寄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直接给他们打钱有用多了,毕竟父母能见到的新产品有限。”

  微信建群。小王在广州的一家企业工作,在他手机里,有不少于10个微信群。除了工作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家庭群———自己与父母的群和女朋友家人的群。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在外工作,我觉得有必要把每天发生的重要的事通过家庭群告诉父母。”小王说,同时父母也会转发一些他们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替长辈报旅行团。如今,“在线旅游”市场火暴,许多年轻人开始替长辈报名旅行团,让爸妈也有机会外出“看看这个世界”。已在广州结婚的小霞几乎每隔半年时间就会给父母报一个旅行团,有时间自己也会带着孩子陪父母一起旅游,“父母很开心,觉得做女儿的没有因为结婚成家就忘了他们。”

  (新华社记者 胡林果 周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