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学 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造势与做事

  江 海

    一个地方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也是退。尤其在转型升级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不能拉高标杆、急流勇进,而是选择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就很容易被标兵甩远,被追兵超越。鉴于此,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宁波要努力“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奋斗目标,这是对宁波面临时代命题的生动回答,也是回应群众期待、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新使命的郑重宣言。

  然而,正如在发展的每一次重要的转折关头,既有积极的、理性的共识和声音,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的甚至是反对的声音。对于宁波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战略部署和媒体推出的系列宣传活动,也有一些人抱怀疑心态———认为这无非是为了“造势”。此中,恐怕有一些模糊认识需要澄清。

  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成就任何一项事业,其实都离不开“势”,都需要借机、借力、借势。在方向正确、路子对头的前提下,声势越大,往往阻力就越小;势”越好,离成功就会越近。纵观历史和现实,一个敢打胜仗的军队,往往能造就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有善于抓住人心的营销声势;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往往善于识势、谋势、借势和造势。我们平时常说的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等,强调的都是一个“势”字。由此可见,为了重大决策的推进,为了发展大计的落地,为了民生福祉的改善,造造势又有什么不可呢?

  在有的人看来,造势无非是提提口号、说说大话、做做表面文章,充其量是虚张声势罢了。这实在是一种误读。造势是为了做事,造势有利于做事,做事也离不开造势。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都是重要的工作方法。这两年,“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工作之所以能够在各地全面推开,前期造势功不可没。此番,我市亮出“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奋斗目标和开展的宣传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发动社会各界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思考、讨论甚至是争鸣,以便广泛凝聚共识、智慧,进一步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有的人担心,按宁波目前的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目标是不是定得过高了?这种顾虑也是多余的。古人讲,“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以上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像宁波这样的城市,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港口优势,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也都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很多方面其实已经具备了走在前列的实力,把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发展定位在“跻身第一方队”,何“过”之有?难道我们就甘心自己所在的城市一直在“二线”位置上徘徊吗?我们经常鼓励别人要“跳起来摘果子”,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适当高一点,又何妨呢?

  当然,造势是为了做事,离开做事去造势,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搞不好还会落入好大喜功、形式主义的泥淖。今天亮出“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目标,绝不能停留在口号中、报告中、表态中,而是要着眼于目标的实现,辅之以实实在在的推进举措,真正把战略“谋划”变成发展规划,变成实施计划。眼下正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可以借助于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订,把相关目标量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分解于经济总量、社会事业、城市建设、人口素质等方方面面。这样,上上下下都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照着干。

  做事要想成功,还要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必须看到,我们在努力追赶“第一方队”之时,别人也在发展,“第一方队”不可能停下脚步等我们超越;追赶“第一方队”的过程,必定充满了艰辛,不可能一马平川、一蹴而就。因此,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增强紧迫感,勇于担当、敢于担责,自觉围绕“跻身第一方队”目标想问题、谋发展、聚合力、做工作。比如,如何以“港口经济圈”建设为总抓手,构筑城市功能新优势;如何以改革创新驱动为主引擎,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和创新大平台建设,释放经济转型升级新能量;如何以新型城市化为突破口,开辟城乡一体发展新境界;如何以美丽宁波建设为着力点,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等问题,都是“跻身第一方队”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需要各级认真思考,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智力,一个一个去破解、一项一项去攻克。

  总之,“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我们一定要处理好造势与做事的关系,既要想方设法把“势”造好,更要千方百计把“事”做实。咬定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再出发,努力开创宁波发展新优势、新局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