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总书记学习“讲故事”

    □张 弓

  习近平总书记演说,喜欢“讲故事”。

  上个月习近平去美国访问,在西雅图发表演讲时,讲的“梁家河插队”和“点海明威爱喝的酒”这两个故事,我们记忆犹新。这次访问英国第一天,又特意向女王和议员们讲了6个故事。包括二战期间中国24名海军学员参加诺曼底登陆,英国议会上院议员林迈可、英国记者何克投身中国抗战,浙江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日本“里斯本”号上数百名英军战俘,英国女护士克罗斯在非洲感染“埃博拉”,使用中国药品得以战胜病毒,及最近发生的英国议员麦克·贝茨勋爵“为和平行走”,从北京出发徒步71天1700公里到达杭州,等等。

  很多外交场合,习近平讲过故事。在莫斯科,讲过抗战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事例;在坦桑尼亚、刚果、墨西哥、哈萨克斯坦等国,讲过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人民互相帮助、友好交往的往事;在国内的重要讲话中,他也常常“举例说明”。他列举过秦王朝、唐王朝由兴到衰的例子,讲过“颜色革命”的事实,讲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从习近平讲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讲好故事的一些要领。

  他讲的每一个故事,都紧扣主旨。讲“插队梁家河”,是为了说明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不只是与美国朋友交流阅读心得,而是以此引出在这个场合非常需要表述的一个观点,“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讲“王朝兴衰”、“颜色革命”,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英国一口气讲的6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道理。总之,听习近平讲故事,总能让人感到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东西。

  他的故事大多生动有趣。他讲的故事中,不少生动实在,感情充沛,有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有很强的说服力,听后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获得启迪。如他讲海明威的故事时,具体讲了两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桥边和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他在英国讲的英国议员、记者参加中国抗战的故事,情节具体、描述感人,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二战期间两国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

  他讲故事的语言朴实无华。习近平讲的故事必定会受到广泛传播,他面向的不仅是在场的嘉宾,而是全国及全世界的广大受众。所以,他选择的语言风格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力避官僚腔、学术腔、书生腔,融宏大理论于朴实无华的表述之中,让工人、农民、中学生也听得懂,并领会其中的意蕴。

  有历史的地方就有故事,有人群的地方一定有好听的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纵横几千里,好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习近平是国家领导人,讲的是“中国故事”。地方的、部门的、单位的领导,就要讲好地方故事、部门故事、单位故事。记得几年前欧洲和非洲的代表团访问宁波时,当时的一位领导同志向客人们讲了三个“宁波故事”:“十里红妆”,滕头村,跨海大桥。通过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故事,让客人既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也知悉我们农村、城市建设几十年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事实胜于雄辩。有血有肉的故事和事例,胜过一切空洞无物的说教。很多道理在事实面前不言自明,很多歪理面对事例不攻自破。这就是讲故事的魅力。

  提倡讲故事,不仅是宣传工作的方法问题,它更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只会说大话、套话的陋习,让我们的“话语场”生动、活泼起来,“话语权”主动、有效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