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读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理大神的少年时代

———读东野圭吾《我的晃荡的青春》有感

傅晓慧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小时了了,大必未佳”。若将此话反过来,那些儿时很不起眼的孩子,长大了是否也可能成为某一行业的佼佼者呢?当然有了。当今日本推理小说界的“神”级作家东野圭吾便是这样一个由百无一用的废材男成为首屈一指的畅销作家的典型。而今声名显赫的他,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真是感慨多多。于是他索性就那段少年时光,写了一本自传性质的随笔———《我的晃荡的青春》。

  一个从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一路走来非常平庸甚至失败的人,后来成为某一行业中的顶级专家,这种神奇经历貌似只有在金庸小说里才会出现,而在现实中,平地起风雷的事情毕竟少见。《我的晃荡的青春》可以看成是东野圭吾对成名前那个自我的一次回望,一份自白。这位大作家的诚恳在于:他毫不讳言自己小时候不如人。当他考出不甚理想的成绩后总会忍不住抱怨:“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实在太多了,这让我们这样资质平平的人还怎么活?”他也曾苦恼自己没有英俊的外表,没有聪颖的天资,甚至因为少不更事,连后天唯一可以弥补的那份勤奋在很长时间内也是稀缺的。

  东野圭吾出生在日本大阪生野区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一家眼镜铺子的小老板,母亲是家庭妇女,东野是小儿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但父母并没有因他是家中唯一的也是最小的儿子就对他另眼看待,事实上,父母对他一直是“放养”的。中学,他进了一个普通学校的差班,班上有不少不良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东野总是在小心翼翼地避免麻烦,全没有用功读书的念头,心里想的是———“只要平平安安,四肢健全地熬到毕业就可以了。”回到家中,东野倒是可以放松不少,却仍没将心思用在勤奋苦学上,而是非常迷恋怪兽、奥特曼一类的电视片,对李小龙的功夫电影也情有独钟。时至今日,当一切时过境迁,回忆起当年这些所爱,这位早已被读者们誉为“推理大神”的作家还是如数家珍的欢悦情绪。细想起来,也许正是那些天马形空的奇幻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一个未来作家弥足珍贵的发散性思维。

  就这样,晃里晃荡,转眼到了东野圭吾必须考大学的节骨眼。这期间的一番艰难和苦恼后来成了这位小说家心中永恒的痛。因为放眼望去: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名校对东野来说就好比是漂浮在云端的彩虹一般遥不可及。鉴于学业基础实在太差,东野最后是用了吃奶的劲,才算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考上了当地一所三流大学。也就是因为这段有伤自尊的应考经历,令他后来遇见那些毕业于名校的演员时,总会耿耿于怀地羡慕一番。中国老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好在东野没有陷落在无谓的悲伤中———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他付出了比其他作家更多的心血。

  升学、找工作的挫折在东野的人生中产生了一种砥砺作用。后来他不管自己在写作上获得了怎样的成功,总是一如既往地将身段放低。而且你会发现在他的小说里面,推理能手“汤川学”尽管性格中具有自负和张狂的因子,作者却没有将他写成在智商上无人能及的角色。借助《嫌疑人X的献身》一书,东野还塑造了一个和汤川学有着“既生瑜,何生亮”关系的数学老师“石神”。这个人物,才是东野心中真正的天才,并有着作者自身的影子———因为石神正是一个看上去平庸无奇,实则绝顶聪明,又被所有人遗忘在社会边缘的一个小人物形象。同时,我们也会看到:理科出生的东野圭吾自知没有经过专业写作训练,所以后来在小说创作上很愿意下一些常人难以忍耐的笨功夫。他的勤奋有目共睹,有时候一年时间就能文思泉涌地写出四五部质量上乘的作品来。他的这种勤奋来源于晃荡青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而他的踏实作风则是对自我才识保守认识的一种外化表现。

  晃荡的青春没有延续成为晃荡的人生,一个由他开创的更为丰富的推理世界慢慢向世人展露出了多样的风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