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声 明明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却一直躺在项目书上“沉睡”,迟迟不能推进———这“古怪”现象的原因何在?今年年初,宁海派员进行专项跟踪督查,不到半年时间就“唤醒”了67个重大项目(10月26日《宁波日报》)。 重大项目,对一个地方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既是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保增长、惠民生的现实需要。可为啥已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一直躺在项目书上“打呼噜”?个中原因需要客观地反思。 有的项目“搁浅”,是因为当初论证不深入、不充分、不科学,属于“拍脑袋”决策留下的后遗症;有的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可能是受制于投资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征地拆迁难等现实因素;还有的是因为一些干部存在畏难、推诿等消极情绪,硬是把项目给“拖黄”了。 对于第一种情况,项目“黄”了未必是坏事,出现第二种情况也很正常,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后两种情况。仅宁海一地,不到半年就“唤醒”67个投资达百亿元的重大项目。那么,其他地方呢?全市范围内,还有没有更多的项目、投资需要“唤醒”呢? 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当下,有的地方一面忙着跑项目、批项目、上项目,另一面却在拖延、搁置、“囤积”项目,如猴子进了苞米地,掰一个,扔一个。如此,谈何发展?这样的问题,很必要查一查、抓一抓,把责任理顺。 对那些不作为的干部,宁海的做法值得借鉴———该督办的督办,该诫勉谈话的诫勉谈话。如果还继续“装睡”,那就应当进行调整和行政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