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党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飞

———为首届“金雁奖”基层党组织书记点赞

  图为郑绍琪、方红珠上台领奖。
  图为汪莉萍、张剑波接受访谈。
  图为回娜、朱红明上台领奖。

  本报记者 黄合 通讯员 勇祖轩 摄影 周建平

  编者按

  群雁高飞头雁领。

  在四明大地上,活跃着一群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好书记”,他们是基层群众眼中公正无私、强村富民的“带头人”。

  上周,历经各界推荐、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宁波市首届“金雁奖”揭晓,10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全市2.7万名基层“领头雁”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金雁奖”殊荣获得者。同时,老一辈党组织书记傅嘉良、葛菊英、吴祖楣、许水珍获得全市基层党组织特别贡献奖;傅企平、俞复玲、钱建康等3名在任书记,基于他们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大贡献和广泛影响,获得全市基层党组织“功勋书记”称号。

  在这些获奖者的背后,饱含着怎样的喜怒哀乐,书写着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特别对“金雁奖”颁奖仪式现场发言进行了摘录,希望各位读者能感受他们身上的先进事迹和人格魅力,为“好支书”点赞加油。

  图为陆永康、周康健接受访谈。

  图为林光成、鲍英钱接受访谈。

 

 

 

  舍得

  放下小家为大家

  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这个两难的选择中,出于一颗公心,为了一份责任,不少基层村书记舍弃了经营得风风火火的企业,扎根一线做好基层的压舱石。

  放下小家为大家,他们坚信,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必须有舍才有得。

  【“金雁奖”书记】陆永康,慈溪市龙山镇西门外村党总支书记

  1995年的10月,村里召开党员大会,我被全票选举为村支部书记。

  在这之前,我创建的公司已是年产值2000多万元、年利润近百万元规模的省内龙头企业,我也成了远近皆知的“三北鸭司令”。

  老实说,放下企业,回到一穷二白的村里从头开始,这个决心下得并不容易。但我觉得,自己是靠党的政策富起来的,应该带领全村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在大会上,我许下了三个承诺,第一就是不拿村一分工资,不报销一分钱;第二就是土地总量不减少;第三就是三年变大样。我把公司的100万元钱借给村里搞发展,赚了算村里的,亏了算我的,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一年,村里买进400亩围垦田,通过“换田”来发展经济;第二年,通过造房卖房为村里赚了108万元;第三年,村里办起了养鸡场,搞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面对一度陷入困境的集体经济,我偷偷用家里和公司房产做了抵押贷款。我想,万一房产没了,就重新开始,钱还是可以挣的。

  三年后,西门外村步入正轨,也到了我本来说好告别的日子。

  村民们都不舍得我走,我自己也舍不得。3年又3年,转眼已经20年了,还好没有愧对百姓。

  

  【“金雁奖”书记】周康健,奉化市西坞街道金峨村党支部书记

  我从小就在金峨村长大,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0年,用2300元资金办起了金源纺织厂,这才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生活也有了起色。

  1994年,当时的乡领导动员我竞选金峨村村委会主任一职。想到老家还是一个贫困村,村民年收入只有1000元出头,村集体年收入也只有7000元,我感到有责任带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金峨村属于半山区地形,低山缓坡,并不适合精耕细作的粮食生产。我就自己带头,投入30万元种植香樟、桂花,结果第二年就净赚50万元。这一下,原先对种植花木还心存疑虑的村民,纷纷在自家自留地、承包地上开始效仿。

  我还自掏腰包10万元,给村里做股本,并邀请其他花农自愿入股,成立了由村集体控股的花木公司。我跟大家说,如果赢利,算村里的;亏了,就算我自己的。有了发展路径的金峨村,村民钱包一点点鼓起来了,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增至2.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发展到170多万元。

  有人问过我,这些年自己有没有得到什么?毕竟我办的纺织厂,现在生意一落千丈,几无剩余;村民们一个个住上了新别墅,我却一让再让,还住在之前的旧房子里。

  我告诉他们,看着当初一个个设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一切都是值得的。

  

  【点评嘉宾】“功勋书记”:傅启平,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

  陆永康同志、周康健同志都是农村书记,虽然他们两个村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阿拉宁波人眼中当之无愧的好书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标杆,是我们农村支部书记当中的“大哥大”。通过这次评选,我相信宁波将来还能产生这样的好书记。

  用心

  巧手解开“千千结”

  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面对基层里头家家户户的琐事,基层书记需要的,不仅仅是责任、担当,还需要细心、耐心。

  有这么一批基层书记,他们面对来自群众的种种需求,掏出真心忙服务,巧手解开“千千结”。

  

  【“金雁奖”书记】郑绍琪,镇海区庄市街道光明村党委书记

  心里有村民,为村里服务,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最幸福的事。

  刚当书记,还不到半年,我就碰到个突发意外。凌晨一点钟,来了个电话,两夫妻吵架,希望党委书记当面为他们解决。当时,我是搞过企业管理、抓过市场、管过技术,但确确实实没在半夜三更处理过这样的事。

  当这个事圆满解决后,我也真真切切发现,企业管理和村庄管理,确确实实是不同的。做好基层管理,说到底要处理好每个老百姓关心的事情,譬如说“钱袋子”的问题。

  9年前,我们村民多靠务工和打工为生。我一上任,就巩固农村企业经济,实现村企共建,组建首家村级商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投入1500万元建设生态农庄,栽培1700亩精品果园,开发2000亩林带,绘就光明村新农村发展蓝图。

  9年后,光明村一路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一排排别墅整齐划一,我们村里还建起了村民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村民生活服务中心,让社区化建设在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上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我们正在以农家休闲旅游为亮点,努力创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成功,那我们光明村的整个经济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金雁奖”书记】方红珠,江北区文教街道北岸琴森社区党总支书记

  2006年,北岸琴森社区成立,我是首任社区书记。

  10年间,我每天都在用脚步丈量,关于在北岸琴森里的一切,我都尽可能做到“一口清”。谁家搬走了,谁家新入住,谁是独居老人,谁有特长想当志愿者,我把每个人的情况都“建档”,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提供服务。

  别看社区不大,事情确实是千头万绪的,必须得注意工作方法。

  2007年,我们社区推出“互联社区”,通过网上网下结合打造一个信息化服务平台———便民服务栏目,成为居民足不出户的电子版生活指南;美化小区环境、接班行动、社区论坛等板块,则让北岸琴森成为一个热闹的“快乐大转盘”。

  不过对于家人,特别是对女儿,我是有愧疚的。别人家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都有妈妈陪着,但我实在太忙了,只能盼着她自己独立。所幸,女儿对我的工作特别支持。她告诉我,我从这份工作里得到的那份喜悦,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

  

  【点评嘉宾】“功勋书记”:俞复玲,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党委书记

  他们的故事我看了很感动。老百姓的事情不但记在本子上,更体现在行动上———这是做好基层工作的一把钥匙。别人常常向我讨教经验,我觉得,要用真诚的心去解决居民的事,用婆婆的嘴去温暖居民的心,用毛驴的腿走进居民的家,用宰相的肚包容居民的怨。

  担当

  敢于作为善破难

  都说“家和万事兴”,可当村民利益和集体利益有矛盾时,应该如何处理?

  迎难而上、敢于作为,是不少村书记的一致选择。摆正自己的公心,找准自己的秤砣,这样才能在一个个“硬骨头”面前,找到破解之策,赢得群众认可。

  

  【“金雁奖”书记】汪莉萍,鄞州区集士港镇岳童村党支部书记

  在村里做事情,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这样,村民才能信任你,支持你。

  2006年,我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岳童刚刚由三个村合并而成,并村不并心,每个村民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带头去拆表姨夫家的违建,拒绝企业主不怀好意的钱款,一个人代表村民和相关单位谈判,精打细算为村里修桥铺路……每一件事情,我都是出于集体的利益,为了全村的共同利益,一点都不马虎。

  过去,村子违章搭建是司空见惯,我却不这样认为。2007年一开春,我就领着村里的党员代表,真刀真枪地进行拆违。当然,也有村民不理解,拿着刀子怒气冲冲跑到办公室,我还因此挂了彩、住了院———但这根“硬骨头”,村书记不带头,谁能啃得下来?

  后来,我们村子连续8年都没有违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一来我们村,都竖起大拇指,村民也觉得脸上有光,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回头想想,从一开始的村妇女主任到现在的村党支部书记,已经25年了。不管做得怎么样,至少我自己努力了,尽心了。

  

  【“金雁奖”书记】张剑波,余姚市梨洲街道明伟村党委书记

  当村集体经济与村民困难面临冲突时,我坚持的是原则,是集体的利益。

  明伟村是一个大村,但村集体经济制度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由来已久。我一接手,就立即开展班子建设,号召党员配戴党徽,亮出身份,把全村凝聚在一起。

  2013年10月,“菲特”台风席卷四明大地,我们村紧挨着姚江、地势低洼,所有6个自然村都受淹,积水最深处近2米,近5000名村民被洪水围困。

  那个时候,我也没多想,第一时间冲到村里一家因为断电而关门的超市,用自家家产担保,拿了超市里500箱食物,撑着船给村民挨家挨户送去。

  整整7天,我都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车里、办公室地板、沙发……能够稍微合会儿眼睛,我在哪里都能睡着。村民有埋怨,但我们也没停下手里的活,我们相信,卖力做事,他们最终都会看到。

  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家里通知,老父亲病危了,要赶紧送到上海治疗。但村子里需要我,我真的没有办法抽身。我给妹妹发了个短信,我说,对不起,我确实抽不出时间,老父亲就靠你照顾了,等我忙好了,就过来。

  我以前是个孝子,但这件事情以后,我不敢说了。幸好父亲现在恢复得很好。他得知我获得“金雁奖”,还特意叮嘱我,要好好干。

  眼界

  未雨绸缪强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地方发展,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各自的衣食住行。作为村里的“领头雁”,村书记们义不容辞地接过重担,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未雨绸缪为村子做好发展文章。

  

  【“金雁奖”书记】林光成,宁海县桥头胡街道双林村党支部书记

  2002年,我放下一手创办的企业,回到双林村当党支部书记。

  当时,到处都是破败的房子,找不到出路的村民不得不外出谋生,双林村也成了县里头排名倒数第一的“空心村”。

  我感到很不是滋味,就自费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出门考察先进村,学习别人是怎么致富,怎么发展的。看了一圈回来,我发现有些村子的自然资源都没有双林好,但人家可以发展旅游,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

  凭着这股信念,我一心扑在了村子的建设上。我们山多地少,不适合办工业,我就守着一块青山绿水,开辟民宿。当时做民宿的人并不多,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愿意第一个吃螃蟹。我站出来,带头投资1000万,把品牌打出来,村里党员也纷纷跟进,农家乐就一个接一个开起来了。

  最近我做了个统计,全村有40多户在做农家乐,五六百个房间都不够住了。越来越多在外头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来了,因为,大家看到,双林村这片绿水青山,有活力,有潜能,有未来。

  

  【“金雁奖”书记】鲍英钱,象山县泗洲头镇墩岙村党支部书记

  人一辈子不能总想着自己,应该为老百姓多做点事。

  墩岙村原来很穷,三分之一的村民娶不到媳妇,因为没人愿意嫁过来。

  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改变村子破败的现状,帮着村民脱贫致富。

  第一个浇起通村公路,第一家试水“土地流转”,第一个成立“农村党员服务中心”……10年来,我们不少做法在县里都是首创。南湖水库整治、围湖休闲公园建设、水环境治理、民房外墙立面改造、环村路接线……近3年来,几乎年年都有十多项民生实事工程同时启动。

  有时候这些项目的进度一慢,我就会一个礼拜睡不好觉。凌晨3时爬起来,满村子转悠,看看哪里没有落实,哪里没有到位,天一亮就去协调解决。有一次,我还累倒在自家海塘边上,幸亏被村民及时发现了。

  有的村民外出创业,我们也很支持,因为只有一批人富起来,整个村子才有希望。有人创业遇到资金困难,我就以个人形式帮助他们,以自己的名义帮他们担保贷款,一来二去,整个村子的人都相信我,是真心诚意为他们好的。

  

  【点评嘉宾】“功勋书记”:钱建康,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党委书记

  林书记、鲍书记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新时期要把经济持续发展好,我想提三点建议。第一,农村工作中发展经济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第二要讲民主,重大决策要和老百姓共同商量、共同决策、共同执行,这样才能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第三,村干部要转变作风,由原来的老百姓找村干部,转变为自己主动上门服务。

  服务

  真情谱写“幸福曲”

  随着社会的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型组织形态,也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两新”集中的商圈,面对企业集聚的社区,该如何让服务真正下沉落地?这些“金雁”给出了属于“接地气”的解答。

  

  【“金雁奖”书记】回娜,海曙区南门街道南站区域综合党委书记

  南门街道南站区域,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综合商圈。以南站为中心,有重要机构10多家,各类企业近1000家,日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最高峰达10万人次。

  2009年,我担任南站区域综合党委书记,虽然之前我也做过10多年的社区书记,但这里大多是中小企业,党组织概念淡化,我们连进去都很难。

  为了得到企业的信任,我一家一家地和他们交流,我说你真不要以为我们进企业是给你们“添麻烦”,其实我们是真心实意为你们服务来的。就这样,我们默默跑了7年,用自己的付出换回了他们的认可。他们现在都把我们当做家人,我也把他们当做亲人。

  与此同时,我还整合楼宇企业和街道各类资源创办了“712”工作室,打造党建志愿服务平台进行幸福接力。我们给单亲困难家庭送去援助资金,给这些月亮妈妈开设心理讲座,提供就业岗位,还动员辖区企业,常年到奉化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金雁奖”书记】朱红明,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社区党委书记

  我认为,当家就得管好这个家,要像家一样去用心经营好大港。

  我们这很特殊,企业100多家,之间存在不小的隔阂。有企业向我们反映情况,其实心里压根对我们没抱多大希望。但我想,如果遇到问题不去解决,那还要我们社区干吗?

  我提出了“三个最短”—————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园区企业基本资料,建立起党群团及各类社会组织,赢得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认同。3个月里,我带着社工白天一家家走访企业,听取意见、挖掘骨干、解决问题,晚上回来理思路、定方案、开座谈会、组织活动,经常加班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发现企业对我们的态度从原来的不接纳到开始认同。与此同时,我还千方百计建成了室外文化广场,为辖区各个企业增强凝聚力提供载体。

  青年职工素质培养技能比武、企业专场招聘会、大港人职工艺术团、开设春运售票点、集体婚礼、健康体检……可以说,这些活动我们都搞过,只要企业员工有需求,我们就会有对应的主动服务。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辖区员工创造一个更好的创业生活环境,大家生活在一起,就像一家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